汤姆逊:发现电子,终结20年原子物理大讨论

情人节的时候,物理界的一对明星“情侣”电子和正电子,向单身的小伙伴们撒了一把狗粮,那没有情侣之前的电子又是怎么生活的呢?

上过初中的人都知道,原子是由带正电的质子、不带电的中子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然而,在140年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就像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玻璃实心球。后来,有科学家提出异议,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原子物理的讨论。20年后,一位科学家发现了比原子更小的单位——电子,从而结束了这场讨论,打开了人类通往原子科学的大门……

从阴极射线说起

“阴极射线是由带电的原子构成的吗?可是,原子应该不带电呀。”公元1886年夏季的一天深夜,英国剑桥大学东边的一栋小楼里,灯依然亮着。一位邋里邋遢的年轻人手拄实验桌,认真观察着实验。

阴极射线示意图(网络图)

他叫约瑟夫·约翰·汤姆逊,年仅29岁。他研究的这个关于阴极射线的实验,著名科学家赫兹在10年前已经做过。汤姆逊很清楚,阴极射线只有28年历史,与自己的年龄差不多。公元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吕克把一个玻璃试管中的空气抽得非常稀薄后,再在试管两头装上电极板;当极板上加入几千伏的电压时,阴极对面的试管壁上闪烁着绿色的辉光。“阴极没有任何东西发射出来。这辉光是怎么来的,又由什么组成的呢?”普吕克一直没找到答案。

青年汤姆逊(网络图)

公元1876年冬,德国科学家戈尔兹坦认真研究普吕克的实验后,提出“玻璃壁上的辉光是由阴极产生的某种射线所引起的”的观点,他把这种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阴极射线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有的科学家说是电磁波,有的科学家说是由带电的原子,有的则认为是带阴电的微粒组成。一时间,欧洲的科学家们众说纷纭,并通过开展讨论活动或发表文章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德国科学家赫兹深入研究后,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块涂有硫化锌的小玻璃片,放在阴极射线所经过的路径上,结果硫化锌闪光。这充分说明硫化锌能显示出阴极射线的“径迹”。遗憾的是,赫兹只简单而错误地得出以下结论:阴极射线是不带电的。许多科学家们知道这个实验,但没有人关注。只有汤姆逊例外。

德国科学家赫兹(网络图)

事实上,汤姆逊关注这个关于阴极射线本质的讨论已经有些时间了。他于1870年进欧文学院学习,受到老师奥斯本雷诺兹的悉心指导,并在那里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后来,他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攻读研究生课程。1884年,他被聘为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物理学教授。作为优秀的留校毕业生,汤姆逊在学校站住脚跟后,便雄心勃勃地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实验来结束这场争论。

结束讨论真不容易

可是,当汤姆逊沉下心来研究阴极射线时,才发现要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很不容易。一方面,人们当时对电学、磁学的认识不足,可供参考的资料和实验记录不多;另一方面,当时科学界一致认为,物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就像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玻璃实心球,无法打开。这便是“原子不能分割”的思想。

“很显然,阴极射线不是分子,也不是原子,它好像是生在原子内部或依附原子外面。它没产生磁力,似乎也不是电磁波。”汤姆逊陷入沉思中。

作用极大的阴极射像管(网络图)

从此,这位踏上工作岗位两年不到的年轻人,沉醉于阴极射线的研究中。找资料、做实验、写报告;再找资料、做实验、写报告……和所有科学家一样,在科学攀登的路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疲倦!

石破天惊的小实验

转眼到了1897年9月上旬,年过40的汤姆逊在剑桥大学东边的同一栋小楼的同一个实验室里,正紧张是做着一个他认为是此生最重要的实验。

之所以说最重要,是因为在四个月前,他在皇家学会的演讲中介绍了自己10多年来研究和试验的结果:“在气体中的电荷载体,一定比普通的原子和分子要小。”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同行们问他,这种载体到底比原子小多少,到底带不带电,有何实验报告时,他彻底无语了。最后,他当众表态,在半年内做出一个实验,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会后,汤姆逊夜以继日地开始实验。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还是从赫兹那个实验入手。于是,他同样将一块涂有硫化锌的小玻璃片放在阴极射线所经过的路径上,也发现硫化锌闪光。接着,通过实验,他发现在一般情况下,阴极射线是直线行进的,但在射击线管的外面加上电场后,或用蹄形磁铁跨放在射线管的外面,阴极射线将发生了偏折。根据其偏折的方向,不难判断出其带电的性质。

汤姆逊在做关于电子的实验(人文网)

“既然这些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物质粒子构成,那这些粒子到底是什么呢?怎么才能测出它比原子小多少呢?”想到这里,他决定做更精细的实验:首先,单独的电场或磁场都能使带电体偏转,而磁场对粒子施加的力是与粒子的速度相关,然后他对粒子同时施加一个电场和磁场,并调节到电场和磁场所造成的粒子的偏转互相抵消,让粒子仍作直线运动。这样,从电场和磁场的强度比值就能算出粒子运动速度;速度找到后,靠磁偏转或者电偏转就可以测出粒子的电荷与质量的比值。经过多次实验,汤姆逊终于测出粒子电荷与质量的比值,并推测出这种粒子的质量是氢原子的质量的二千分之一。

碳原子示意图(网络图)

同年9月下旬,汤姆逊再次站在皇家学会的讲台上,向同行们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实验,并宣读了题为《阴极射线》的实验报告。后来,大量的物理学成果反复证明,汤姆逊关于比原子小的“粒子”的假说是完全正确的。几年后,根据著名物理学家斯托尼的提议,科学家们将汤姆逊发现的“粒子”称为电子。

电子的发现,不但终结了持续20年的关于阴极射线本质的讨论,还开辟了原子物理学的崭新研究领域。在后代科学家的努力下,原子物理学已成为研究原子的结构、运动规律及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分支,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光谱、原子之间或与其他物质的碰撞过程等。后来,不少研究原子物理学的科学家都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汤姆逊因为发现电子,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奖(网络图)

而汤姆逊本人,因为发现电子,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奖;两年后,为表彰他在气体放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英国皇室授予他爵士头衔。

人物小档案: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1856年—1940年),英国物理学家,电子的发现者。1856年12月18日生于英国曼彻斯特。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以其对电子和同位素的实验著称。1940年8月30日,汤姆逊逝世于剑桥。他的骨灰被安葬在西敏寺的中央,与牛顿、达尔文、开尔文等伟大科学家的骨灰放在一起。  

参考资料:

  1、《影响世界的100项发明》,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2010年。

  2、《影响世界的大科学家》,2008年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