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杯不倒有妙招?总有一招适合你!

酒桌“见真情”,不知何时酒量和感情也被画上等号。虽然越来越多人知道过量饮酒有害健康,但也难抵朋友亲人相聚、把酒言欢的诱惑,特别对于那些酒量差甚至不会喝酒的朋友来说,喝醉更是常事。

都知道醉酒的滋味不好受,恶心、呕吐,胃疼,头痛、头晕,胡言乱语,走路不稳,甚至昏迷、胃出血都可能发生。那么到底有没有办法,让喝了酒没那么难受呢?

首先了解一下酒精在让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一杯酒下肚,大量酒精从口腔涌入食道,然后被胃肠道毫无戒心地拥抱,其中最“热情”当属胃和十二指肠了,酒精被消化道粘膜吸收很快进入血液循环并出现于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官中,其中脑组织中的酒精浓度是血液酒精浓度的10倍,绝大多数酒精(90%)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只有极少量(约2%~10%)酒精没有氧化分解直接经肾从尿中排出,或经肺从呼吸道呼出或经皮肤汗腺随蒸发排出。

酒精在肝脏代谢、解毒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有对机体有毒性作用的物质-乙醛,正常情况下乙醛会被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分解后排出体外,但过量饮酒会造成乙醛不能被完全分解,而留在体内,再加上酒精本身的刺激作用,这就给身体的各个器造成了不良影响,醉酒后出现的种种不适,均与此有关。

没那么容易醉,得做些准备

从酒精的代谢过程可见,要想减轻喝酒引起的不适有以下三种方法:

1.延缓酒精在胃肠道的吸收

建议最好不要空腹饮酒,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喝酒前吃点东西还是管用的。

比如喝酒之前,人们可以吃些主食,让肚子五六分饱,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胃黏膜的作用,防止酒精快速渗透胃壁,延缓胃吸收酒精的速度,给酒精的代谢赢得一些时间。另外喝酒之前半小时喝一包思密达即蒙脱石散对保护胃黏膜也有一定的作用,因为蒙脱石散可以粘附在胃粘膜上,具有减轻酒精对胃黏膜刺激的作用。

2. 增加分解代谢酶数量/提高其活性

由于人体内代谢酒精的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数量和活性是遗传决定的,外源难以补充,目前尚未发明真正有效的药物,市面销售的各种“解酒药”也莫能相助。

不过据研究果糖能使机体摄入的酒精在更短时间内消失,能提高了乙醇脱氢酶的效率,但对乙醇的代谢产物——危害更大的乙醛却没有丝毫影响。尽管如此,毕竟也是一种解酒方法,大家可以尝试喝酒之前半小时,饮一杯富含果糖的蜂蜜牛奶,既可促进乙醇分解,又能保护胃黏膜,预防酒醉性胃炎,也可以吃点含大量果糖的水果,也许对减缓醉酒症状会有一定的作用。

3.促进或加速酒精及代谢产物的排泄

为了加速酒精及代谢产物的排泄,饮酒过程中可以适量饮些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既能促进酒精从尿液的排出,还能补充水分和矿物质,预防脱水症。(不过偷偷告诉你,别喝太多水,给你的肚子留下点空儿,不然你就喝不下酒了)

民间的解酒宝典是否靠谱?

酒桌上流传着各种「千杯不倒」的秘籍,真的靠谱吗?我们来逐一分析。

1.酒里兑点碳酸饮料没那么容易醉?

酒不要和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一起喝,这类饮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体吸收酒精。

2.酒后来杯浓茶好解酒?

酒醉后最好不能喝浓茶,但可以喝点淡茶。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会加剧头疼。

3.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解头痛?

有助于缓解饮酒后的头痛,但对酒精代谢无益,并且它们和酒精同时摄入,会增加胃出血和肝损伤的风险。

4、觉得喝多,抠吐再战?

虽说酒后呕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人是一种带保护性的应激反应,可避免人体吸收过量的酒精。但喝酒后不管是自行呕吐,还是酒精刺激引起的呕吐,反出来的胃酸都会刺激食道粘膜和喉咙,往往会带来强烈的不适感,还易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疾病。

喝多了怎样能舒服点?

l醉酒昏睡者要专人护理,睡觉时头要偏向一侧,防治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等意外情况发生。

l若宿醉第二天早上头痛、头晕、心慌、胃部不适等,喝酒后来个热水浴,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新陈代谢,使酒精随汗水一起排出。

l酒精使体内的细胞脱水。在睡前,补点水,醒后再补充一次,有助缓解脱水引起的不适。

l其实解决宿醉最好的方法是要好好睡觉休息,充足休息可助你快些复原。

出现这些情况,赶快去医院

①酒后摔伤或者可能摔伤;

②喝了酒原有疾病的症状出现、加重;

③出现面色煞白、四肢湿冷、心跳不齐过快;呼吸不齐、间断的情况;

④饮酒者神智不清程度重,完全没有反应。

出现以上这些症状都是尽快去医院的表现,请尽快到医院让医生判断是否有潜在危险。

坦率讲,“饮酒伤身,解酒无方”,其实真正有效的解酒醒酒的方法不多。最好的“解酒药”就是适可而止,微醺即可。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为了身体健康,少喝为妙!

作者丨陈泉峰

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