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前段时间,正好听了我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的一场讲座,他说:“孩子是在行动过程中学习的,而他们的行动其实就是玩。”
事实上,孩子们玩啊,游戏啊,都离不开玩具,对不对?我身边的很多家庭都是类似的,他们给孩子准备专门的玩具柜、玩具箱,家里的玩具一筐又一筐,可大多数都逃不开被孩子“宠幸”三两天就丢弃的命运。有朋友总结说,“玩具太多,反而助长了孩子散漫的性格,他会很容易见异思迁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兴趣爱好也会变幻无常。”听起来很严重啊,有木有?那么,怎么做到少而精地购买玩具呢?其实很简单,玩法多的更经典,自己动手创造的更无敌。此外,你一定要知道的是:亲子互动比玩具本身更重要。
是的,多年的带娃经验告诉我:孩子眼中最好的玩具往往是来自大自然的、来自生活的、来自自己动手创造出来的。相信你也发现了,尽管你花了心思,花了金钱,买了一堆昂贵的、花哨的玩具,却并没有达到你想要的、商家自诩的所谓“开发智力”“培养专注力或动手能力”的目的,孩子们往往是不买账的。而一个瓶盖、一把豆子、一团泥巴、一片树叶、一本书、一张卡片……却都可以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而你,在陪伴孩子进行亲子游戏的过程中,似乎也重温了自己童年的各种美好。个人觉得,那些特别复杂的、所谓高科技的玩具真的是特别没有必要买的。走进流转的四季,融入温馨的日常,帮助孩子创造“玩具”,创新玩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陪伴和培养。
我是这样做的,你也可以试试:来到户外——
春天,我们和花玩、和土玩、和风玩、和草木、昆虫玩。
掉落的花瓣,可以数数,可以分类,还可以拼贴;泥土可以做最棒的“泥巴派”;风可以藏进袋子里,让“口袋风筝”飞起来;草茎可以“拔河”,树皮可以拓印……
夏天,我们和水玩、和太阳玩、和石头玩、和月亮、星星玩。
太阳底下踩影子,小溪流边堆石子,水枪里的水可以打水仗,还可以画画呢,月亮姐姐的身材每天都在变,你知道么?星星小弟最调皮,总是喜欢捉迷藏,你找到了吗?
秋天,我们和落叶玩、和枯树枝玩。
枯黄的落叶简直是自然界最神奇的“玩具”,我们可以用它们“下一场落叶雨”;可以用它们练一练“踢腿神功”;还可以把他们穿成一串,玩踩尾巴、跨障碍的游戏;当然,你还可以把它们带回家做成独一无二的装饰画。对了,枯树枝也能很好地装扮我们的家,你试过吗?
冬天,我们和雪玩、和冰块玩。
堆雪人这种游戏应该算是最初级的了,在雪地里面作画、写字才更乐趣无穷,如果你愿意,选取或制作一些冰块,用吸管吹出独特的冰雕又或者用毛线把冰块串成独特的风铃,那才真的是在生活中学会了创意,学会了审美。
躲在家里——
我们和五谷杂粮玩、和瓶子瓶盖玩、和书本报纸玩、和一切生活用品及物品玩,在家里,一切皆有可能。
宝宝婴儿期的认知卡片几乎每个家里都有吧,把他们剪开,做成拼图吧,比起特地购买的拼图,孩子一定更乐意玩这个啊。
家里的废旧报纸不少吧?把它们揉成报纸球吧,滚球、投球、传球……什么都可以玩。
家里喝完的饮料瓶很多吧?和孩子一起玩保龄球游戏吧,瓶盖可以做创意印画还能做创意手工呢,扔了真的很可惜哦。
家里的一次性纸杯也备着吧?这可是比积木更好玩的拼搭玩具啊。
花生、豆子、大米还有水果是很好的探索“玩具”,孩子的数学概念和空间思维,它们都可以帮上大忙。比如,瓶子里装满了花生,为什么还能装下大米呢?恩,好好玩~
瞧,你真的不用挖空心思去考察市场上名目繁多的玩具,只要用点心思、花点时间,其实,“玩具”一直都在你和孩子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关注自然、留心生活,陪孩子走过一个最真实也最充实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