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今日:魏格纳首次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设

  

1912年1月6日,魏格纳在法兰克福地质协会做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讲演,首次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设。

1910年的一天,30岁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照例在凝视墙上悬挂着的一张世界地图,研究寒流、暖流、季风等气候变化趋势。突然间,他发现大西洋两岸南美洲巴西的一大块凸出的部分和非洲的喀麦隆海岸凹进去的部分,形状恰相吻合。他立即把墙上的世界地图取下来,平摊在桌面上,用剪刀沿着各大陆海岸剪下来,从四周往中间移动拼凑,居然能合拢成一块大大的陆地。于是他突发奇想:莫非在太古的时候,地球上的大陆本来就是连接在一起的,周围是一片海洋?大陆在海洋上漂移,慢慢裂开,而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此后他广泛收集和总结了当时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方面的成果,并实地考察了大西洋两岸,发现南美洲和非洲的地质结构、古生物化石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进一步考察表明,这种情况也存在于亚洲和欧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

经过了两年的研究,1912年1月6日,魏格纳在法兰克福地质协会做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讲演,首次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设;四天后的晚上,他又在马尔堡科学协会做了《大陆的水平位移》的讲演,重申这一观点。

魏格纳坚持不懈,继续进行探险活动,搜集更多的证据,于1915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系统地论述了他的大陆漂移说:地球的大陆最初是一个整块,大约距今3亿年前开始分裂,向东西南北移动,后来便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此书被迅速地翻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流传。

但是,传统的海陆固定学派的权威们,不断对他提出种种责难和攻击,对魏格纳的疯狂嘲笑和攻讦,在国际范围内此起彼伏。由于激烈坚持大陆漂移理论,他失去了德国大学的教职。无奈之下,他在1924年前往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并继续搜集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1930年秋天,魏格纳为了获得格陵兰向西漂移的证据,冒着强大冰雪风暴的袭击,在-65℃的严寒中,再次进行横跨格陵兰的探险,不幸于10月30日罹难,为探求科学真理、为大陆漂移理论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由于传统学派的围剿和魏格纳的牺牲,大陆漂移说此后日趋消沉。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研究在英国盛极一时。分别由物理学家布莱克特以及地理物理学家朗科恩领导的两个研究小组通过精密的仪器,测定了一大批岩石的化石磁性,通过对北美、西欧古地磁极游动轨迹的分析,发现中生代以前大西洋并不存在,两岸大陆是拼合在一起的。至1960年,布莱克特等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古地磁资料证明,近5亿年来,大陆以不同的速度向南向北移动了颇大的距离,并转动了较大的角度。据计算,大陆移到的速度可达每年约数厘米。1962年,朗科恩还编辑出版了一部题为《大陆漂移》的论文集,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剑桥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布拉德也成功的完成了大西洋的两缘大陆轮廓的电子计算机拼花,为验证大陆漂移说提供了形象的证据。这些证据都证明了魏格纳并没有错,而正是那些反对他的人错了。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孔祥宇   [责任编辑: 张端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