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文玩爱好者:元朝佛教有碗“毒鸡汤”

一直以来,文玩与佛教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佛家七宝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几乎任意一个文玩手串上都可以找到佛教的影子,而佛教在中土的兴起也非一朝一夕,这就导致我们的文玩里蕴含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佛家倡导的正能量也能通过文玩得到扩散和传播。但是,佛教对于我们的影响,并非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今天丰绅哥就来普及一碗元代的“佛教毒鸡汤”。

元代佛教,是指元世祖即位至顺帝末年的百余年间(1260—1368)蒙古族在全中国范围内建立元王朝时期的佛教。关于元朝是否是一个属于中国的朝代其实争议很多,今天我们先不加辩论这一话题。

自十三世纪初,元太祖成吉思汗就曾命其后裔在宗教问题上宽大处理,给各种宗教以平等待遇。到忽必烈年检,这位新大汗更是邀请西藏地区的名僧帕思巴东来奉为帝师,命掌理全国佛教,兼统领藏族地区的政教。

此后一段时间,佛教方面的权力更替一直掌握在这一脉。而后续即位的帝皇也要到帝师处受戒,然后登位。凡举行法会,修建佛寺,雕刻藏经等佛事费用,多由国库支出,并常给与寺庙大量田地以为供养。而喇嘛僧则享有一些政治经济特权。

皇家力挺佛教,为佛家积累了大量财富和权力。元代寺院和僧尼的人数,据宣政院至元二十八年(1291)统计:全国寺院凡二万四千三百一十八所,僧尼合计二十一万三千一百四十八人,若将私度僧尼糀E算在内,恐怕还不止此数。元代皇室所建官寺很多。从至元七年(1270)到至正十四年(1354)在京城内外各地,建有大护国仁王寺、圣寿万安寺、殊祥寺、大龙翔集庆寺、大觉海寺、大寿元忠国寺等,可谓是大兴土木。

熟读中世纪历史的朋友应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时的佛教岂不是和十字军东征后衍生出的圣殿骑士团有几份想象吗?不错,佛教在这个时期因为拥有了大量生产资本,开始了畸形发展:寺院在拥有大量土地的同时,还大力从事商业和工业。当时各地解库(当铺)、酒店、碾磑、湖泊(养鱼场)、货仓、旅馆及邸店(商店)等,很多是寺庙所经营。如皇庆初(1312)给与大普庆寺腴田八万亩外,还有邸店四百间,即其一例(《陔馀丛考》卷十八)。其在工业方面,如开采煤炭和铁矿,也有寺僧参加。成宗大德元年(1297)有禁权豪僧道擅据矿炭山的命令(《元史·成宗纪》)。仁宗延祐三年(1316)于山西五台山灵鹫寺置铁冶提举司(《元史·仁宗纪》二),这也是前代寺院所无的经济活动。还有银矿的开采虽非寺院直接经营,而其收入却归寺院所有。

而后的事情其实和每一段宗教势力的过度崛起如出一辙,我们不再赘述。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说:“天下甫定,朕愿与诸儒讲明治道。”对佛教控制相当严格。明太祖朱元璋17岁于濠州(安徽凤阳)皇觉寺出家,25岁投入白莲教徒郭子兴部下,加入打着佛教旗号的农民起义行列。他也目睹了元代崇尚喇嘛教所生的诸多流弊,以致成为腐败亡国的因素之一,因此,他对佛教内幕及其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深有所知。即位后,对佛教基本采取既利用又整顿,着重在控制的方针。而后的一段时间里,佛教才渐渐走回了正轨。

在我看来,历史,文玩,其实处在一个“两极之间”的范围内,一旦偏离了其本心,就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而对于我们文玩玩家来说,找到历史的平衡点,亦就是找到我们生活中的平衡点。文玩所谓的”玩”也就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喜欢文玩的朋友可以加文玩掌柜丰绅哥好友,kafeixiong123,一起感悟文玩江湖。

同为文玩爱好者,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