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为知己者——整形还是美容?

俗话说,“无情莫过于水火”。烧伤,常常事发突然,瞬间摧毁患者的皮肤。皮肤缺损一方面直接威胁生命,体液大量丢失引起休克,裸露的皮肤也易受真菌、细菌感染;另一方面则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

“女为知己者容”,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这样一个“看脸”的社会,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修复烧伤带来的后果,使患者可以重拾生活的勇气呢?有,这就是今天的主角——整形外科。

你猜这是一个人吗?

鼻整形——比你想象的更长

提到整形外科,很多人都会想到美容,进而想到韩国。抽脂、削骨、隆胸,美女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被生产出来。有刻薄者笑称:“把韩国美女的照片放到一起,就是世界上最难的‘连连看’游戏”。那么,什么是整形外科,它与平常所说的“美容”有什么区别呢?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变法嘛,肯定要得罪人。秦孝公的儿子——公子虔,就很不服。

商鞅说:“你瞅啥瞅?”

公子虔:“老子就瞅你了!”

商鞅说:“你敢反对变法——我就劓了你。”

劓刑,就是割掉鼻子。

劓刑,图片来源于网络

听评书的时候,遇到武将出场,往往并不需要把武将从头到脚描述一遍。比如说到鲁智深,“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这八个字,就足以勾勒出一个莽和尚的形象。可见,鼻子对于相貌的影响有多大。公子虔没了鼻子,自然不好意思出门,据记载,他闭门不出达8年之久。又过了千把年,梅毒肆虐欧洲。那个时候还没有抗生素,得了梅毒要么去硬扛,要么去教堂忏悔之后硬扛。扛来扛去,扛到第3期,很多患者就会出现鼻缺损,导致毁容。

16世纪,自体鼻重建,图片来源于《大象工会,梅毒战争》

到了16世纪,医生们通过孜孜不倦的研究,终于找到了修复鼻缺损的方法。医生们发现,皮肤是分层的,中间层含有血管,且可以不断再生。于是,他们将患者手臂上的皮肤剥开,从3面切断,游离出一小段来,再将这段皮肤接到患者鼻子上;皮肤接受上臂的供血,在患者的鼻缺损处生长,通过皮肤的再生,就能使患者重新长出一个鼻子来。这就是最早的外科整形手术——鼻重建。[1][2]

唇腭裂修复——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给整形外科下一个定义:整形外科(plastic surgery),是指运用外科手术或者组织移植等手段,对人体组织、器官的缺损、记性进行修复与再造,实现形态的改善、美化,以及功能的重建。

时至今日,鼻重建所使用的皮瓣移植技术,不但类型越来越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且向着微创、美观的方向不断前进。整形外科,也逐渐成为一个汇聚了显微外科、生物材料、干细胞培育等多方面人才,覆盖了先天畸形整形、外伤瘢痕修复、美容等多领域的学科,并且逐渐从手术为主转变为集预防、治疗、护理于一体的综合治疗方式。

唇腭裂修复对比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唇腭裂为例,该病最知名的患者可能是李亚鹏与王菲的女儿。2015年10月,李嫣通过微博视频,首次公开长相。不仅成功霸占娱乐圈头条,而且引来大批网友的祝福。临床上,唇腭裂可以分为唇裂、腭裂、唇腭裂等几种,每种又有几种类型。


唇腭裂是对医疗体系的挑战,需要多学科同心同力来治疗。首先,这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占全身先天性畸形的前5位 ,其患病率达1.85%;[3]其次,这又是一种受环境影响的疾病,有研究表明,怀孕早期,每天吸烟大于10支的母亲,其婴儿患单纯腭裂的概率明显升高;[4]再次,唇腭裂可以通过二维B超声像图、三维技术进行诊断。[5]

三角瓣法修复唇裂,图片来源于《整形外科学》

唇裂患者出生后,通常可以见到显著的鼻部畸形,随后,随着年龄增长,裂隙增宽,唇部组织移位,给人一种“嘴唇缺了一块“的印象。治疗上,单侧唇裂经典修复方式三角瓣法,即丹尼森法,由丹尼森于1952年首次提出。在患者的患侧,切出一个三角瓣,将它插入到健侧。创伤小,早期效果很好。目前,临床上在用的唇裂修复技术仍对三角瓣法有所借鉴。[6]

细胞培养——新的希望

大部分时候,自体皮瓣移植是个好思路。一来不用担心免疫排斥,二来可以减少很多感染,但凡事都有例外。

2010年,任家萱在拍戏时意外烧伤。根据笔者查到的资料看,当时她的烧伤面积达到54%,也就是说,她的一大半皮肤被毁坏。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只好剃去其长发,以头皮为来源,进行多次皮肤移植,其痛苦可想而知。

任家萱,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皮肤不够用“的问题呢?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开始研究体外细胞培养。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酶类,将人体组织解离为有生物功能的细胞成分,以合适的营养液对这些成分进行大量培养,替代自体移植,缓解移植中面临的来源不足。

1988年,查尔斯·维坎提等学者从植物的生长方式中得到启发,提出了三维立体培养的概念。他们将分离的胚鼠、成鼠肝细胞等种到三维的聚合物支架上,发现细胞吸附在支架表面,在体外培养期间可以存活,并且可以由支架携带回生物体内。至此,形成了细胞外基质培养。

人耳鼠,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7年,国内学者曹谊林在论文中称,他以人耳郭为模板,浇铸石膏模板;然后将牛软骨制成细胞悬浊液,接种到支架上;接着,将软骨细胞—支架复合体埋于裸鼠背后,第一次在裸鼠中培养出了具有精细三维结构和皮肤覆盖的人形耳郭软骨。[6]

虽然这一研究成果还未能在临床被大量运用,但是相信细胞培养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肉毒杆菌——有理有据的尝试

39年前,巴黎的春天,伊鲁士医生遇到了一个难题。他有一个朋友,由于背部长有一个脂肪瘤,故不能穿低领露肩装。为了爱情,医生希望找到既能除去脂肪瘤,又不留下瘢痕的方法,在反复钻研后,他决定用吸引器和吸管直接将脂肪吸出来。[7]这一偶然的举动,打开了脂肪抽吸术的大门,并且,把整形外科带到了一个微妙的拐点——之前的鼻重建、唇腭裂修复,都是不得已为之,在此之后,人们对整形的认识就变成了美容,让自己变得更漂亮。时至今日,美容已经变成了价值数万亿美金、面向几亿人的产业。学者们的技术探索从单纯的功能重建转向了美学,其中不乏危险的尝试。

美容,图片来源于网络

1882年,内科医生尤斯克尔娜第一次描述了肉毒素中毒。[8]肉毒杆菌毒素(BTX, Botulinum Toxin),也称肉毒素,是肉毒杆菌在厌氧环境中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我们知道,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一些缝隙。上一级神经元分泌的递质经缝隙进入下一级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维持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而肉毒素呢,它可以阻断乙酰胆碱(神经递质的一种)的释放。没有神经递质,就失去神经调控;失去神经调控,呼吸肌等肌肉,就“忘记”收缩。中毒者很快会因此死去,由此可见,肉毒杆菌毒素是剧毒物质。

肉毒杆菌,图片来源于《科学》

到了1960年,随着肉毒杆菌毒素被成功分离、提纯,有学者想利用其麻痹效应来治疗斜视,由此开始了肉毒杆菌毒素的临床研究。不过,肉毒杆菌毒素真正大热还是拜大街小巷的除皱广告所赐。人的面部肌肉,尤其是面上部肌肉,由于经常收缩(例如抬头等),很容易出现细微皱纹。注射肉毒杆菌之后,如上文所述,肉毒杆菌会破坏神经细胞对肌肉的控制,进而肌肉松弛,就能达到除皱纹的效果。

注射肉毒杆菌,图片来源于网络

肉毒杆菌的毒素毒性很大,学界对其了解较多,禁忌症较为清楚,只要注意好注射部位和剂量以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也通常可控。因此,用肉毒杆菌毒素去除皱纹,未尝不可。相比之下,断骨增高术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蠢主意了。

断骨增高术——一段还没过去的历史

临床上,每一种手术都有严格的手术指证。符合条件的,尽量采用创伤小的手术方式。不符合条件的,一定不能做。这是因为手术绝不仅仅是在手术台上那几分钟、几小时,而是一种涉及麻醉、护理等多个环节的综合治疗方式,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意外。所以做手术,一定要慎之又慎。

接受断骨增高术后的腿骨X光照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生理学有些了解的朋友,肯定知道人体的某些组织是可以再生的,比如骨骼。当因外伤等情况引起骨骼断裂时,在骨骼中,一方面通过破骨细胞吞噬、清除死骨,另一方面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软骨和骨,直至痊愈。那么,断骨增高术是怎么回事呢?

断骨增高术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煎蛋网

断骨增高术,其实就是肢体延长术。肢体延长术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原理是将患者的骨头锯断,人为拉长,迫使骨细胞增殖。其手术指证是外伤、肿瘤、感染等原因所致的骨缺损或肢体不等长。这是一种风险很大的手术。首先,它对患者的体质要求很高,不是谁都能做的。其次,不管是手术过程还是术后的康复护理都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截肢、瘫痪,乃至由感染而死亡。

断骨增高术不够科学,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人们对个人形象越来越看重,加之一些不法美容院的宣传,片面强调断骨增高术的好处,使得很多患者轻信之下做尝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致残者不在少数。有鉴于此,卫生部于2006年下发了《关于对“肢体延长术”实施严格管理的通知》,再次重申严禁将断骨增高术用于美容项目。[9]

女为知己者——整形还是美容?

医学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最初建立在经验论的荒地上,后来随着各代学者的不断努力,形成了一套机械的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当今科技呈爆炸式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加深,更向着“不仅要生理健康,还要心理健康,不单要治疗,更要预防”的方向前进。

烧伤,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烧伤后的治疗为例。从“涂抹酱油”等不靠谱的偏方到按照烧伤的深度和广度制定评级系统,及时纠正患者脱水、预防休克、积极应对感染,再到皮肤移植,这是一条漫长而伟大的道路。即使具体到皮肤移植,也经历了数次变迁。我们都知道,较深的烧伤会出现焦痂,焦痂会因为中性粒细胞产生的蛋白水解酶而自然脱落。一开始,临床医生们总是等焦痂脱落后,再进行植皮。后来,学者们发现如果早期主动切开焦痂进行植皮,不但大幅度降低感染概率、缩短住院时间,还能有效避免瘢痕,这就是当今较为流行的早期切痂术。而切痂所用的工具从钢制的手术刀变成了致流血较少的电刀、运用水喷动力的更加精准的剥离器。

王贝墓碑,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们总有追求美好的需求。国内学者对辽宁省进行的心理统计数据表明,美容手术病人往往具有内向、情绪不稳、自卑、自闭乃至自我放弃等行为。[10]这种追求很有可能导致盲目,比如2010年11月15日,因参加“超级女声”而被大众熟识的歌手——王贝,在武汉某整形医院接受整形手术时意外死亡,给繁荣的美容市场浇了一桶冷水。

你猜这是一个人吗?

如何既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的追求,又适时普及整形外科的常识,让前来就诊的患者明白适应症和风险,打消做不必要、风险大的美容手术的念头,这应该是每一个整形外科医生都在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梅毒战争,大象工会

2. 郭树忠, 易成刚. 鼻美容整形术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6, 17(2): 81-82.

3. 郭世莉, 陈群. 8~ 12 岁唇腭裂患者的心理调查研究[J]. 重庆医学, 2013, 42(23): 2767-2768.

4. 郭思远, 陈仁吉. 环境因素与基因交互作用和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关系研究进展[J]. 北京口腔医学, 2015, 23(5): 291-294.

5. 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6. 整形外科学[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7. 脂肪抽吸术图谱[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8. 沈嬿, 戴传昌. A 型肉毒素在美容整形外科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04, 13(4): 494-496.

9. 关于对“肢体延长术”实施严格管理的通知,卫生部,2006

10. 邵云, 李文彦. 美容整形手术病人 EPQ 结果分析[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0, 9(6): 449-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