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夺天下除汉初三杰还有个更重要人物,他是谁

西汉的开国功臣“汉初三杰”,大家可能不会陌生,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被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钦定的“汉初三杰”都做过些什么,值得刘邦这么重视他们。

首先来看看韩信:号称兵家四圣之一的韩信戎马一生,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在秦朝末年,六国纷纷复辟,韩信一人帅几十万大军灭了魏、赵、燕、齐四个诸侯国,尤其是韩信在灭齐国后被刘邦封为齐王;在楚汉争霸的最后时刻,帮助刘邦在垓下击败项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我们再来看看萧何有什么过人之处:慧眼识珠,在刘邦落难汉中时,留住了关键性人才,一个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最终也让刘邦咸鱼翻了身;在楚汉争霸时,萧何自愿留守长安,独自经营关中数年之久,使关中成为汉军牢固的大后方,不断地为前方战场输送士卒、粮饷,使刘邦无后顾之忧,对刘邦战胜项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刘邦做了皇帝后,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  

最后我们来看看张良吧:成语“孺子可教”说的正是张良,虽然这个成语说的过于神话,却也说明张良不但自身素质过硬,而且也为他后来的蓬勃发展埋下了伏笔。不管是一开始为刘邦献计轻松拿下峣关挺入关中,在鸿门宴上帮刘邦巧计脱困,还是拿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那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的惊天计策,张良功勋卓著,可谓是刘邦身边的第一谋士。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看完这三人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他们立下的汗马功劳,不是平常人可以比拟的。那么今天笔者要说的这个人,却不是这三个人的任何一个。此人为刘邦出的计策,为西汉王朝的建立所做出的贡献,一点不比这三个人少。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陈平。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他都做过些什么,值得让笔者这么推崇他。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公元前203年,这是楚汉战争进入白热化的一年,也是即将决出胜负的一年。生死大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任谁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荥阳城下,项羽的大军早就把这里围的如铁桶一般,但数次冲锋都遭遇到城上刘邦的军队猛烈还击。刘邦的大军即便能守得住荥阳,那也是强弩之末,出不了城池一步,粮草等物资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别看刘邦闲庭信步,在院子里悠然自得。那天项羽把刘邦的岳父母绑到了砍头台上,要刘邦立即打开荥阳城门,否则就把两人剁了,做成人肉糜。刘邦站在城头哈哈大笑,很淡定的告诉项羽,要是做成肉糜,别忘了给自己一碗。气的项羽破口大骂,恨不得一刀刀砍下。

刘邦在看到那明晃晃的刀架在岳父母的头上晃来晃去时,他能不害怕吗?真的要打开城门投降吗?那这么多年的心血全都废了,刘邦承担不起这么大的损失吗?再说了,就是刘邦自己愿意,数十万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会同意吗?所以只能“一笑而过”,听天由命了。刘邦心里比谁都着急,粮草在一天天的消耗,不久就会告罄,到那个时候怎么办?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正在此时,咱们的主人公登台了。陈平把这几天的事情看的洞若观火。知道汉王表面看起来一点不着急,甚至谈笑风生,好像胜券在握。其实心里早就火烧火燎了,荥阳被围,随时可能就被攻破,现在死撑着,完全是汉王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此时已经是千钧一发的时刻了,陈平想到这里,大步流星向刘邦走去。  

陈平胸有成竹的向刘邦说到,既然项羽那么想捉到大王,不如现在修书一封,就和他说明天早上和他东门见。项羽刚愎自用,他的两大谋臣范增和钟离昧,已经被除掉。项羽已经没有好的谋士了,在这个形势下,他自己已经无法判断真假了,肯定会信以为真,把大军主力放到东门,到时候西门、北门、南门守备都会空虚,这样机会就来了。说完之后,陈平静静的看着刘邦。

刘邦则不解的问到,光是修书一封,项羽恐怕不会信以为真吧。陈平笑着说到,那是自然,这就需要“你”去会会项羽了。刘邦更加疑惑的看着陈平。陈平微微一笑又说,事情的玄机之处就是需要有个人穿着大王的衣服,装作是大王与项羽去见这个面……说到这里陈平不再说话。刘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当即把帐下的文武大臣都叫了过来,把陈平的计策和大臣们一说。纪信马上站出来说,我和大王长的有几分相似,明天我去就是了。刘邦默默的点了点头了,不再言语。

第二天,就像总导演兼编剧的陈平设计好的一样,刘邦趁着项羽大军把注意力都放在东门时,带着陈平等人趁乱从西门逃出,杀开一条血路,向关中方向逃去了。项羽得知自己上当受骗,失去了击败刘邦的最好时机,气急败坏,把假扮汉王的纪信活活烧死了。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芈姓,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这个事情暂且不论,我们再把时间拉回到公元前200年,这一年是汉高祖七年,也就是说刘邦同志坐在皇帝这个位置已经七年了。这一年,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年份。这一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不得不亲自率领大军迎击匈奴。不巧的是刘邦轻敌冒进,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

和上次围困荥阳不一样的是,这次是发难的不是项羽而是匈奴了。对手不一样了,而情况却更加凶险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次被围的地方在西汉王朝北部边境线上,此地极为荒凉,而且又是在深冬时节。山上一望无垠的只有茫茫大雪,就再也看不到任何有生气的东西了。  

一围就是七天,人困马乏到了极点。刘邦这次连表面上的淡定都装不出来了,急的在山上团团转,却想不出任何退敌的妙计。御前会议也开了好多次,文武大臣们一个个只是长吁短叹,莫衷一是。恐怕匈奴不用冲上山来,自己这几万大军冻也冻死了,刘邦想到这里仰天而叹。  

正在此时,我们的主人公陈平翩翩而至,刘邦看到陈平面带笑容的朝自己走来,不禁大喜过望,他知道陈平又有妙计要给自己解围了。陈平果然不负众望,把自己的计谋向高祖和盘托出:他这几天并没有闲着,从山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匈奴大营的一举一动,他观察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匈奴的单于对王后十分宠爱,经常一起出双入对。我们可以派遣一个使者趁着大雾时,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贿赂这位匈奴的王后。

说到这里,高祖马上说到,只要能解困,给多少金银财宝也在所不惜。

陈平笑着说到,这些金银财宝并不是最重要的,最为关键的是一幅画。

刘邦大为不解,一幅画就能解围吗?

陈平对刘邦说到,皇上不要着急,听臣下慢慢说,让使者在献上金银后,另取出一幅图画,说是汉帝请王后转给单于的。匈奴的王后一定问那是一幅什么画,到时使者给她拿一幅绝色美人图给她看就行了。告诉王后这是汉帝准备献给单于的,王后肯定会醋意大发。那时使者再说出自己的请求,希望王后美言几句,只要放我们一条生路,那么这个美女绝对不会再出现。王后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

陈平还没有说完。

刘邦急着说,赶紧派使者去办这个事,具体的事宜由你去办吧。

就像计划好的的一样,刘邦率领着这一干众人,在匈奴的重重包围下,大摇大摆突围而去,白登山之围遂解,刘邦又一次逃出生天。


▲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原阳县)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通过上面那两个小故事,我们能看到陈平在刘邦最危机的时刻,拿出他的锦囊妙计,快、准、稳、狠的一次次将危机化解于无形之中,可以说陈平的计谋中兼具了萧何的“稳”、韩信的“勇”、张良的“谋”。

第一次解荥阳之围是声东击西、李代桃僵的完美结合;第二次解白登山之围则是无中生有、瞒天过海的有机结合。

陈平学没学过《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我们无从而知,但我们能看到的是,陈平总能用最小的代价,去达到最完美的结局。事情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就办到了,一封信或一幅画就可以轻松化解危机。但是这些看起来很容易的,甚至不上台面的“小计谋”的背后却有着大智慧。

从第一次荥阳之围,陈平就抓住了项羽急于取胜的心理,开始牵着项羽的鼻子走;后来的白登山之围更是拿住了匈奴王后,一个女人尤其是当权者身边女人的弱点,这个不仅是需要细微观察那么简单的了,更是需要有知己知彼的能耐才可以的。  

陈平凭借这一个个小计谋历经汉高祖、汉惠帝、吕后当权而不倒,直到汉文帝登上皇位,被任命为右丞相兼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死后被汉文帝谥献侯。

而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汉初三杰”,早就退出了历史舞台:韩信在长乐宫的钟室被吕后派人杀掉;萧何数次被刘邦囚禁;张良明哲保身,早就不再过问国事。

和“汉初三杰”的惨淡人生结局相比,陈平难道不正是最后的人生赢家吗?

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风光一时是勇夫,笑到最后是赢家。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咸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