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自己都不知道的伟大贡献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因此梦是没有意义的。然而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条件反射”学说却成为了“意象形成神经命令”的理论基础。

神经命令是含有某种成份的生物电信号。

科学家洛伊做了一个青蛙迷走神经的实验。向甲、乙两只青蛙的心脏处灌入生理盐水,此时两青蛙的心率无变化。用电刺激青蛙甲的迷走神经,此时青蛙甲的心率减慢。抽取青蛙甲心脏处受电刺激过迷走神经的生理盐水,注入乙青蛙的心脏处,乙青蛙的心率也减慢。实验说明,经电刺激过的生理盐水已不是先前注入的生理盐水,经分析,它附带了化学物质,引发了乙青蛙的心率减慢。1926年他初步把迷走神经递质确定为乙酰胆碱,经过8年的研究,于193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这一实验表明,神经命令是含有某种成份的生物电信号。这一电信号让甲青蛙心脏跳动变慢,转到乙青蛙心脏同样能使乙青蛙的心脏跳动变慢,它对同一感受器——青蛙心脏产生了相同的结果。

条件反射是这一生物电信号另一产生基础。

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过程,就能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建立起联系,从而在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叫做条件反射。

狗嚼食物会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老狗看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这是条件反射;长期听铃声喂食的狗听到铃声就能分泌唾液,也是条件反射。无独有偶,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曹操带兵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干渴难耐,于是曹操传话给士兵们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梅子又酸又甜,很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流口水,缓解了干渴,这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狗食不存在,梅子也不存在。“摇铃分泌唾液”、“望梅就能止渴”,是因为脑中有“摇铃吃食”、“梅子很酸”这一条件存在,启动了“分泌唾液”这一生物电信号(神经命令)。由此实现了无需“高级神经活动”参与的“低级神经活动”——分泌唾液。

梦整体可看作一串条件反射。

我们知道,梦是由环境刺激、体内刺激和意识刺激三方面刺激形成,这一刺激传到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只能是两种选择,要么平抑这一刺激,要么唤醒梦者。中枢神经这一平息梦者思想困扰的工作,我们称之为梦。

人的固有记忆库非常庞大,它包括了一个人过去所有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了平抑夜晚出现的刺激,梦便引动了“相关”、“同源”的记忆库的材料,妄图形成生物电信号,解除这些刺激。而记忆库材料的引动可以视为“创造条件”、“形成感觉”、“生成生物电信号”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把梦看作一串条件反射,它实质上就是在“针对刺激来源”、“引动经验感受”、“形成条件反射”、“生成生物电信号”、“解除睡眠刺激”。

梦是通过条件反射来解除思想困扰,达成意识平衡的,也使梦有了意义。

梦是生物电信号形成的“条件”,解除梦者思想困扰是这一条件的“功用”。

梦是有意义的。我们已推知,条件反射发生过程中,我们是调用了以往的经历、经验,之所以“谈梅生津”,是因为我们的记忆库里有梅子“酸”这一感觉含义;之所以“狗听铃声分泌唾液”,是因为狗的记忆里有“铃声即吃食”这一感觉含义;因此将梦里的“葡萄梅子”解释为“酸”,将梦里的“铃声”解释为“进食的刺激”就是梦的意象解释,因为梦中信息所附带的感觉含义就是意象。从生理角度看,梦相饱含的“感觉含义”,其实是一串生物电信号,是平抑“思想困扰”生物电信号的,梦用感觉含义形成生物电信号,解除了自己的思想困扰。从这个意义上说,梦的本质是“意识平衡”。人们早晨起来都神清气爽,这是因为人的体力和精神都得到了彻底的休息,人的思想压抑在夜间梦的作用下达到了暂时的平衡。无论如何看梦,梦的这一功绩都是不可抹杀的。

尿床的梦是条件反射的最好例证。

排尿是本能,与生俱有,是非条件反射。梦却不是这样,当脑神经休息时,我们便失去了这一非条件反射(没有脑命令),我们的梦很优秀,它通过制造意象这一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命令来源,它制造的意象旨在激起排尿这一非条件反射。通过制造意象巧妙地形成了类似排尿命令的电信号,打开了膀胱扩约肌。可以说,此时打开膀胱扩约肌是一种条件反射,因为它并非通过第一信号系统完成的,而是在中间插入了一段梦,而这段梦可以看成是条件刺激。

综上所述,我们并不是说“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不正确,而是在探求这些刺激痕迹的产生原因和组合原因。当下的刺激引动了“记忆库里过去刺激的痕迹”,梦用“最能形成神经命令的感觉组合成了一个梦”。巴甫洛夫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条件反射学说也是“生物电信号”——神经命令的形成基础。

摘自《梦学讲稿》(梦释人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