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中日甲午战争还没开打,北洋水师就输了?

1880年12月2日、1881年5月23日,李鸿章向德国伏尔铿船厂相继订购了两艘铁甲舰,这就是著名的定远和镇远。这两艘排水量超过七千吨的铁甲舰,拥有超强的防御力,各装备四门克虏伯305毫米主炮,是当时东亚的头号巨舰。同时期日本则根本没有同级别的战舰。


定远号铁甲舰模型


现代复原的定远号铁甲舰


镇远号铁甲舰

更重要的是,定、镇的列装还对清廷的整个军舰外购思路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旦有此巨舰列装,必然要求为之配备相应的辅助舰种。定、镇的服役也产生了类似效应。在这种“一有全有,不进则退”的环境中,晚清军舰采购思路无意间被逼上正轨。正如薛福成指出的那样:

“必须有铁甲船以扼中权,有快船以便迎敌,有碰船以作冲锋,有蚊船以守海港,有运船以接济饷械,有书信船、有暗接电线之船以灵通消息,有雷艇而行雷可以出奇,伏雷可以致胜,又必有炮台以作靠山,有岛溪以屯全队,有厂坞以修巨舰,而后海军乃无缺陷,一旦有事,可进可退,可战可守……总之,以上各器,凡经营大枝海军者,缺一不可。合之,则相济为用;离之,则独立无功。”

总之,北洋水师的军舰采购走势随之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此后陆续订购的三艘穹甲巡洋舰(济远、致远、靖远),两艘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便都是围绕增强铁甲舰的编队战斗力这个中心思路购买的。这些军舰都以“远”来命名,更体现了清廷的意气风发。


经远号巡洋舰

但是,这支东亚第一舰队,实在是歪打正着组成的。清廷上下,对每类军舰的实质和用途并不清晰,薛福成的论述虽貌似很有系统性,实则仍跳不出纯武器层面,明显缺乏清晰的战术、战略意识。雪上加霜的是,从1888年起,清王朝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果,暂停了军舰购买和武备更新。日本则能持之以恒,密切关注、追赶国际海军前沿变革。清廷又不敢利用海军优势对日本发动预防性战争,也就只能坐待日军的再反超。而日本一旦实现了再反超,就不会再给中国机会了。

明治十五(1882)年12月25日,明治天皇下达谕令:“戊辰以来,百姓休养生息,增强国之根本,专心致力内政。然而鉴于当今寰宇形势,不得不加强陆海军军备,故望朝廷评议会从国家利益长远汁议,酌定适宜措施。” 对此,大藏卿以专款专用的方式,在1883年起的八年内,连续拨款2400万日元,用于海军军备扩充。

但是,和同时期的中国相比,作为小国的日本虽然做了极大的财政努力,却依然难以跟上清王朝的购舰步伐。当时一艘定远级铁甲舰的价格,超过了日本海军全年预算总额。日本出于预作最坏打算的考虑,不仅短期内不敢乞求公海决战的胜利,反而开始谋求近海防御的安全。


明治十八(1885)年,日本海军以聘请一般外国专家价格20倍的厚薪,聘用法国海军舰船设计名家白劳易担任日本海军省顾问、横须贺海军工厂总监督官、舰政本部特任少将。在他的建议下,日本海军决定从法国定购三艘标准排水量4278吨的二等海防舰。此款军舰的设计思路可以说是巨型版的蚊炮船。两舰的排水量虽明显小于定、镇两舰,但却各装备一门320毫米口径的三十八倍径加农炮。该炮在试射时打出了每秒703米的初速,理论上已可以击穿定、镇两巨舰的主装甲。对于这三艘被寄予厚望的战舰,日本人最终决定以日本古三景:严岛、松岛、桥立分别命名,故又称“三景舰”。日后的实战证明,这三艘军舰都存在严重缺陷,唯一让日本人欣慰的是,在日方的坚持下,第三艘同型舰改在日本的横须贺海军工厂建造,对日本的本土造舰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日军严岛号巡洋舰

不过,在残酷的事实面前,日本海军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正统发展思路上来。

1886(明治十九)年6月,日本政府又发行了1700万日元的海军公债。 同年8月,以定远、镇远为首的六艘北洋海军军舰访问日本,引发日本朝野震动。明治天皇于1887年3月14日,对当时的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下了如下谕令:

“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然而从国库岁入中尚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松岛号的320毫米口径主炮

消息传出后,日本举国响应,在短短数月内便募集了203万8524日元22钱1厘的巨款。其中,普通民众捐款169万2700日元,华族捐款24万日元,官吏捐款10万5824日元22钱1厘。 这些经费都用于了发展海军。要知道,当时日本一个小学教师的月工资也不过3到5日元。很多民间捐款不过30钱、50钱,数额虽少,但全民参与,其精神力量已远远凌驾于同时期的清王朝之上。日本媒体更有连续大版面刊载数十钱捐款者名单的行动,一时形成举国若狂的海军捐款热。

1892年初,鉴于国会一再否定海军省的扩军计划,明治天皇于2月10日,“将各国务大臣,各枢密顾问官以及贵众两院议长召到宫中,谕示政府和议会要协调一致”,并决定在尔后六年间,每年拿出皇室费用的十分之一强(30万日元)用于海军军费,并要求上述要员在此期间也拿出月薪的十分之一用于造舰经费。消息传出后,国会议员们也主动献出薪俸的四分之一用作造舰经费,并立即再次审议并修订了海军的预算案,决定从1893年到1899年,共拨出1808万日元的造舰经费,以此购买富士、八岛、明石、宫古等4艘军舰。 其中富士和八岛都是万吨以上级别的新锐主力舰,代表着成熟的设计理念和军舰技术的结合,远胜于实验性的定远和镇远。


同时,当时军舰的航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火炮速射技术也已经扩展到中口径领域、日本海军又利用这个机会,从英国连续购入高速新锐巡洋舰,并为军舰大量装备中口径速射炮,以期用速度和射速优势抵消定远、镇远的重装备防护和重炮优势。

此外,日本海军还拥有了一种秘密武器——下濑火药。所谓下濑火药,即日本工程师下濑雅允研制的,以苦味酸为主要成分的烈性炸药。这种炸药本是法国军队最先采用的秘密武器,因其与金属的反应极不稳定,所以限制了其实战使用。


明治十八(1885年)年,以大山岩为团长的欧洲军事考察团在法国得到了苦味酸炸药的情报,立即希望能够购入,但因价格落差太大而未能成功。明治二十年(1887年),日本工程师下濑雅允开始着手苦味酸研究。明治二十一(1888年)年,富冈定恭少佐从法国窃取了微量苦味酸炸药的样品。9月,工程师下瀨雅允对此进行分析、仿制。明治二十二(1889年)年,下濑火药配制成功。为了防止反应,下濑雅允在炸弹内壁加了一层厚厚的石蜡,大大增强了该种火药的实战价值。明治二十六年,日本海军决定采用下濑火药。并在东京郊外的泷野川设置下濑火药制造所。尽管此后日本海军要用十年的时间,才实现了下濑火药的量产;又要等到伊集院五郎发明了与之配套使用的伊集院引信,才终于使得这一利器在日俄战争中大显神威。 但在甲午战争中,这种秘密武器已经少量使用,而同时期的清军则全然缺乏同类武器。可以说,当时日本已经在技术创新这个原点上超越了中国。

由此可知,由于系统建设意识的贫血,除了武器之外,北洋水师自成军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成了一支全盘落伍的军队。等到武器也开始逐渐老化后,终于连这唯一的优势也丧失殆尽。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