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入境炮弹没辙?浅析中国反炮兵作战能力

反炮兵作战是世界各国陆军面临的共同难题。尽管人类使用身管火炮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反炮兵作战时至今日也不过短短几十年时间。反炮兵作战在技术上的困难包括搜索、定位和攻击方面的问题,其中搜索时需要排除复杂的地理和气象条件因素的干扰,定位则需要拥有技术先进的反炮兵雷达、音响检测系统,攻击则要求己方炮兵部队具备优异的技战术水准特别是精确打击能力和即时攻击能力。也正因为如此,目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反炮兵作战能力的国家寥寥无几。而由于即便是缅甸这种小国也普遍实现了压制性火炮的自动化和自行化,对于炮击方位的定位正在变得愈发困难,这使得反炮兵作战往往会呈现即便反炮兵一方对炮击一方具备显著技术优势也往往难以发起有效攻击、或发起攻击后由于对方的机动性而攻击失败的局面。


具体而言,反炮兵作战主要要求攻击一方同时装备有性能优异的反炮兵雷达和身管火炮(也可使用弹道导弹或航空兵进行打击,但由于反炮兵雷达一般本身就具有炮兵引导能力,因此直接调用身管火炮进行攻击可以尽量避免目标信息指示错误并缩短反应速度)。中国的反炮兵作战体系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正在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中国陆军经常在边境地区受到越南陆军身管火炮的袭扰,而进行针对性的反击作战则往往因对目标定位不及时而难以奏效,这促使中国开始寻求引进高效的反炮兵雷达。

中国陆军装备的第一种反炮兵雷达是从英国进口的“辛伯林”炮兵定位雷达,该雷达是一种一维电子扫描雷达,可以对约20公里内飞行通过连续定位测定弹道,随后在修正风偏后敌方火炮位置进行准确判断,据称具有10米级别的定位精度。“辛柏林”在前线表现良好,其出色的性能使得中方产生了大量装备该雷达的兴趣,目前“辛柏林”的仿制型号371近程炮兵定位雷达仍是中国陆军的主力反炮兵雷达之一。

而仅有近程炮兵定位能力,显然难以满足中国陆军的实际作战需求。有鉴于此,1987年,中国又从美国引进了4具AN/TPQ-37炮兵定位雷达,美方于1988年和1992年分两批将该型雷达交付中方。经过对AN/TPQ-37雷达进行测试和技术研究,中国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研发了373型(SLC-2型)远程炮兵定位雷达,该雷达因采用有源相控阵体制而具有比AN/TPQ-37型更优异的探测能力,目前是中国陆军集团军级反炮兵作战的主要探测装备。此外,还有用于中程炮兵定位的704A型(CL904型)炮兵定位雷达,三者目前共同构成了中国陆军远、中、近三重立体化的炮兵定位能力。


而在炮兵精确打击能力方面,中国陆军位居世界前列。中国拥有目前世界领先的身管火炮压制作战能力,新一代的155毫米和122毫米加农榴弹炮不但射程超过其他国家同口径火炮水准,而且由于优化身管和炮膛加工工艺、采用新弹种等技术措施使得射击精度较之传统身管火炮有显著提升,这也是近些年来PLZ-45等国产榴弹炮畅销国际军贸市场的原因。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精确制导炮弹生产和研发能力的国家之一,目前155毫米的激光制导炮弹和卫星定位制导炮弹已经列装部队,这意味着中国陆军的精确打击能力已经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配合反炮兵雷达应该具有不错的反炮兵作战能力。但诚如前文所述,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其他国家炮兵发展水准的影响,任何国家的反炮兵作战都在实际使用中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在具体能力仍然需要在实际作战中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