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真小人,小在哪?隐蔽战线玩得好

相比较于项羽略带傲娇的贵族气息,出身平民的刘邦在斗争方式的选择上有一种天然的优势,他既没有道德的约束,也没有礼法的羁绊,为达目的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乱世是秘密战的天堂,它既为穿梭于各国的间谍们提供了宽松的空间,也为各方势力提供了撬动利益的杠杆。刘邦从彭城撤退到虞城后,立刻着手开展了秘密斗争。遍观彭城战后诸侯的向背和势力格局,他把触角第一个伸向了九江王英布。在彭城之战前,英布已与项羽产生裂隙。刘邦派遣辩士随何秘密进入六安,企图进一步离间九江国和楚国的关系。英布惧怕与汉国来往会招致楚国的打击,不敢与随何见面。随何拿准了英布犹豫不决的心态,声言如果他见英布说的不对,英布可以立即杀了他,这样也可进一步证明英布绝汉忠楚的政治态度。英布不再拒绝,于是与随何见面。

彭城之战

在刘邦的秘密战人才队伍中,随何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好手,他既有出众的辩术,又有过人的胆识。双方会晤后,随何为英布详细分析了九江国与楚国的关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九江国和英布本人的潜在危险。英布对楚国的态度进一步动摇,然而还是未下决定。关键时刻,随何再次展示出不要命的胆量。当时楚国的使者也在六安,正在催促英布发兵与楚国一同攻击齐国。随何开门直入,一剑杀死楚国使者。这一剑,斩断了九江国与楚国的联系,同时也把自己推入死地。

以命为间,谓之死间。随何以一己之性命与英布博弈,英布的决策就是那颗髆子,赌桌的另一头却是九江国的政治结盟。英布无奈,再三衡量后,决定叛楚归汉。

策反英布行动的意外成功,极大刺激了刘邦开展秘密战的兴趣,紧接着,他又悄悄伸出秘密之手,摸进另一个阵营:魏国。

魏国国王魏豹跟随项羽入关,本来想分得故魏国的地盘,然而大梁附近距离楚都彭城太近,魏豹被撵到山西,可怜巴巴地做了个西魏王,其对楚国的敌意可想而知。虽然彭城战后魏豹声明不再与汉国结盟,刘邦仍抱着一线希望,企图与魏国重结欢好。

公元前205年8月,汉国的使团达到魏国,郦食其向魏豹陈说利害,希望魏国能够与汉国团结起来一同讨伐楚国,魏豹断然拒绝了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使者递来的橄榄枝。稍后,郦食其带着使团失望归国。这是一场看似再也平常不过的外交行动,即使魏豹本人也没有觉察出丝毫异样。事实上,郦食其这个老滑头打着外交的幌子,把魏国的底数摸了个透亮。魏国与九江国不同,其地域与汉国近在咫尺,即使一时达成结盟,不彻底解决其军事存在,仍然构成对汉国大本营关中的极大威胁。郦食其使团此行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暂时缓和两国关系,争取结盟的可能,另一方面则是借机进入魏国境内,打探其军事情报。

郦食其

郦食其归国后,带回丰厚的情报,包括魏军的兵力情况,统军大将、骑兵部队负责人、步兵部队负责人等人事安排,刘邦据此制定了进攻魏国的军事方略。这次刺探行动毫无疑问为汉国方面带来极大战略主动。在成皋一线楚军的强大压力下,汉军不可能倾其全力进攻魏国,只能找出魏军兵力部署的弱点,因利乘便批亢捣虚,郦食其获取的情报的价值正在于此。

魏军弃用周叔而用柏直,这让汉军主将韩信很是高兴。秦汉之际的战争因为通信条件限制,战役层级的战斗,主将指挥能力对胜败的影响极大。柏直此人诸史俱无传,但据刘邦和韩信言论推断,此人的阅历和资历必然不如周叔。韩信于是故布疑阵,一面在魏军屯驻主力的蒲坂方向佯动,制造渡黄河强攻的假象,一面以主力从夏阳偷渡,直攻安邑,魏军上下大惊,匆匆撤兵回救安邑,这一来一回,使得主客之势逆转,韩信以逸待劳,一举击败魏军,平定整个河东地区。

客观论之,刘邦组织的这两次隐蔽战线斗争,并不是十分高明。随何策反英布事件,更多层面上是一次政治外交,但其所运作理念和具体手段已初现秘密战的雏形,具有划时代意义,使得各方都开始注意到秘密战这一方法;郦生使魏活动,把刺探敌方军事情报作为隐蔽斗争的主要目标,具备了现代秘密战的一些特征,而其巨大效果,也使得各方不得不把秘密战提升到一定高度来对待。尽管这两次活动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例如随何的手段过于暴烈,郦食其的双重任务只达到一层,但这仍然预示着,彭城战后的列国形势,已不可避免引入了秘密战的潜流。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 长按左边字母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