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残粉》:印度苦感电影甩国内煽情片几条街

观众对印度电影印象多来自《贫民百万富翁》,虽然片中集合了印度大国的种种问题,它仍是一个英式电影。《脑残粉》作为星粉题材电影,它向观众输出对于社会批判和忧思,与国内商业大片砸出来略显廉价的煽情套路不日而语。


这里无需复述沙鲁克·汗在印度本土的影响力,也不必陈述对比《脑残粉》的首映票房成绩。我们单就该片的“明星梦”聊一聊印度平民电影。《脑残粉》无论是类型叙事还是镜语形态,都能够对准真正的平民身上。

国内近年也拍过星粉题材的电影,如:《怦然星动》。但电影核心依旧是国内的打法,高投资高回报的视觉盛宴,经纪人明星终成眷属的正片桥段,从故事开播就可以联想的结尾,流水式琼瑶的进阶模式,从内里折射出可怜单薄的意识形态。

印度电影《脑残粉》讲述了一个网吧老板高瑞夫,从小就是巨星阿利安的疯狂粉丝,他有着一张神似阿利安的脸,他以模仿偶像阿利安在坊间声名鹊起,他内心认定追逐阿利安是他一生的追求。自从他在明星模仿秀夺冠以后,他愈发想要和偶像真正的见上一面。他学着阿利安的电影情节完成这段见面之旅,如:他跳上火车逃票去了有阿利安的城市、他用双倍的价钱住进了电影中阿利安住过的房间.......

《脑残粉》镜头的开篇,与国内外大热的旅游路线广告没有什么不同,去偶像住过的酒店、在电影经典场景留下的来过痕迹、甚至吃偶像推荐的小吃,这些显然粉丝朝圣偶像的流程。一条爆炸新闻却改变了高瑞夫的生活轨迹。这条新闻内容是有位刚红起来的小鲜肉抨击自己的偶像阿利安,小鲜肉甚至要和巨星阿利安“对薄公堂”,这些负面消息对阿利安的形象是个重击。高瑞夫早已经视自己是阿利安在坊间的化身。作为阿利安的小弟,是可忍熟不可忍,他必须要替偶像摆平这事。高瑞夫的“小聪明”当然是无计可施,面对精通炒作的当红新星,他使用了暴力手段逼其求范,为阿利安挽回了形象。然而,当阿利安知道真相以后,并没有如高瑞夫预期那样回报他,反而是叫警察给了他教训。一段粉丝和明星的恩怨“结梁子”,暴力开撕.....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不是重述粉丝追星的旧闻,更重要的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融入了印度各个阶层的对话,讨论了印度社会内部依然存在的等级裂隙和沟壑,演绎了一场印度的苦感文化之旅。说到印度苦感文化,必然要提到的就是种族文化。片中,巨星人物阿利安是粉丝心中的偶像,不仅是他的作品具有偶像光辉,他的经历更是崇拜的主因。阿利安幼年来自一个偏僻的城乡,他是千万印度青年心里的成功代表。明星梦的成功路在印度社会是有着广泛的认可,这点从高瑞夫参加模仿秀获得成绩便可见一斑。当镜头掳过粉丝和明星开撕的过程时,高瑞夫发现他与阿利安不止是差了一张皮。繁华到超出想象的书房和简陋到掉墙皮的特丽酒店形成巨大的落差,银幕上“一切荣耀来自粉丝的支持”和私下里“不能给每个粉丝5分钟时间”的阿利安不一样。阿利安不可以浪费5分钟时间在粉丝高瑞夫身上,但是却可为平息一个大族的愤怒而开新闻发布会,这是相当的令人讽刺!

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甘地让这个国家形成了崇尚贫穷、自力更生以及自视过高的个性。这个贫困线徘徊的民主之国,他们对幸福优越感高于中国。 高瑞夫正是印度贫民阶层的化身,他的父母放纵了他痴迷阿利安的耀眼生活。致使25年来,他除了模仿阿利安无事可做。阿利安对高瑞夫所做出的种种拯救无济于事。在一个阶层通往另一个阶层进阶的路上,“乌托邦”的想象蒙蔽了这个平民的双眼。

《脑残粉》不在于精细的编导,它向观众出售了一个他们的梦。电影的观众尺度横跨城乡,镜头视角扫过平民与巨星的纵横世界,反映了理想化贵族与贵族的差距。影片结尾,到底是真实还是梦境,充满了很多想象。同样奔往征服西方电影世界的路上,印度电影和中国电影区别在于:它拥有真正的“印西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