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器物的意义是什么?

17世纪,在铁作为杀伐之器与血并称的时候,日本南部藩的匠人们却在炉火与茶香中,将它锻炼成朴拙敦厚的壶、瓶、釜、铃。它们是日常生活中诗意的一部分,因与人天长日久的厮磨而带着体温,契合着日本民族枯淡寂静的审美。

昭和五十七年(1982),日本盛冈,62岁的铃木贯尔突然逝世。6年前,他刚刚从父亲那里继承了铃木盛久的名号,成为日本南部铁器铸造技艺的代表,铃木盛久工房的第十四代传承者。

四百年铁壶烹茶

盛冈是日本南部铁器的发源地。400多年前的江户时代之初,武将南部信直修筑盛冈城。此地盛产铁砂、岩铁,又多川砂、粘土、漆、炭等原材料,于发展铸物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宽永二年(1625),铃木越前守缝殿家纲,从南部家的本国甲州,来到盛冈,成为御用铸物师。他主要制造佛具、梵钟,这些是各代藩主的御用物品,并为盛冈城铸造了时钟。和他差不多同时来到这里的,还有釜师小泉五郎七、有坂、藤田等人。

从此,盛冈开始了铁器的制造,并渐渐成为铁器的重要产地。最初来到这里的铸造师,也在后来发展成南部铁器的四大流派:有坂家、铃木家、藤田家、小泉家。然而现在,从日本宽永年间得享盛名,迄今延续四百多年的铃木盛久之名,面临失传。

铃木贯尔的长女熊谷志衣子决定继承父亲的名号,将祖先的技艺和荣誉延续下去。她开始学习古老的铸造技艺。

在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盛久(继承人名号)的眼中,南部铁器是“强硬的金属,在其显示出最柔和的一面时,感受到它的温度,内心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想赋予它生命,铸造出有生命的器物。”


南部铁器确非普通的器皿。生铁铸造的铁壶,无论是大的铁瓶,还是小的急须(茶壶),铁质所特有的朴拙厚重,都合于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美学追求。

在黝黑的器身上铸造出纤细的纹样,无论繁复纤巧,都不减其敦厚。在日常的烹煮和摩挲中,铁器的表面受到润泽,呈现出近乎陶器的温润光泽,毫无铁器的坚硬冰冷。

铁壶收藏家佐佐木繁美说:茶道世界讲究、寂之风。铁壶有一种枯淡的气质。历经光阴淘洗,愈见与寂。

于日本茶道,铁器似乎是最适宜的器具,连声响也成为境界的一部分。

明治时代美术家冈仓天心在《茶之书》里写道:“他们安静地顺次进入茶室,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首先向壁龛里的挂轴和鲜花致礼。等到所有的客人都落座以后,除了铁壶中的水沸声之外,再也没有声音打破茶室中的寂静时,主人才会进入茶室。铁壶中发出灵妙的声响,为了这种独特的音调,铁壶底会放置一些铁片。从这种音响中,人们会听到云雾缭绕的瀑布低沉的回声,遥远的海浪拍打岩石的回声,暴风雨扫过竹林的回声,或者远山松涛的声音。”

虽然南部铁器除了茶道中使用的汤釜、铁壶和花器,还有锅、釜等日常用品,以及佛具、风铃。但是南部铁器的出名,实在有赖于茶道的兴盛。


从镰仓时代开始,历经500年,日本学习中国的茶文化,逐渐发展出独特的抹茶道和煎茶道。当时,南部藩的第八代藩主利雄公特别喜爱茶道,茶道也随之在盛冈城里的武士和商人中流行。

那时饮茶煮水用的铁锅,被称为汤釜,由御用釜师制作。第三代御釜师小泉仁左卫门试图改良现有的饮茶工具。他在汤釜上镶嵌壶嘴、添加壶把,制成水壶的式样,称之为“铁瓶”,使用起来比汤釜要更加方便。

南部藩的这种新茶具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被幕府和各藩主当作送礼佳品,风行一时。不过南部铁器的名声大噪,还是明治四十一年(1908)的事。

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大正天皇到日本东北地方巡察,参观当地特产,其中就有南部藩制造的铁瓶和汤釜。各大报纸纷纷报道皇太子的行程,南部生产的铁瓶、汤釜也因此广为人知。

值得一提的是,1842年,在日本是江户时代的尾声,在中国则是《南京条约》签订,魏源写成《海国图志》,古老庞大的帝国陷入泥沼般混乱黯淡的历史。

从这一年开始,日本各藩为强大军事,免遭中国之命运,纷纷开始铸炮。勇蛮的武士们对铸炮的知识一无所知,抱着“如果做就能成”的态度,各藩强行组织传统工匠,按照土法炼铁。

南部藩的铸物师们也参与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铸炮运动。这些冒险自然无一成功,但是经历了三次成本高昂的失败之后,日本的重工业化之路得以开启。

对于南部铁器来说,明治时代的辉煌并未延续太久。日本开始对外战争,铁作为战略资源,受到严格控制,而铸物师也被征召,投入武器的生产。

这种困境到二战时达到了顶点,因为金属短缺,政府下令禁止了所有军需之外的金属器物制造。当时南部地区的铸物师、釜师有一百五十余人,仅有16人保存了铸造的工艺。

二战之后,铝合金制造的物品流行开来,相比铁器,这种轻金属更加轻便、便宜,迅速占领了市场。历尽艰难保留下来的传统技艺难以在市场上抵御工业化生产,南部铁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许多工房和店家关门歇业,铸造师们的工艺更是相继失传,濒临式微。

转折发生在昭和四十九年(1974),南部铁器的制造工艺被指定为日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铃木盛久工房的十三代盛久铃木繁吉成为传承遗产的代表人物,被日本文化厅选为“人间国宝”。

第二年,日本又制订《传统工艺产业振兴法》,南部铁器被授予传统工艺品的称号。

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南部铁器终于迎来了复苏,并随着日本茶道的传播,越来越受到本国之外人民的欢迎。

音风景,日久天长

在烹茶的铁壶和铁瓶之外,另一种南部铁器则更加富有诗意——风铃。南部所产的风铃同样用传统技法浇铸而成。

在奥州水泽车站,每年6月到8月,天花板上都会悬挂上千只风铃,夏日的微风徐来,近乎透明的铃声在站台上回荡,声响幽远;如在空谷,及至余音漫漶,渺不可闻时,又悠然一声。

水泽站的风铃,和山形市山寺的蝉鸣、京都竹林的声响、金泽寺院的钟鸣、因州和纸漉洗时的声音一起,入选日本音风景100选。

岩手县七森工房有一位和熊谷志衣子同龄的铸物师佐佐木健太郎,他是秋田人,中学时开始接触铸物,16岁走上职人的道路。不过对机械制造的物品一直没有兴趣,直到他遇见南部铁器,才知道那是他喜欢的感觉。

来到南部铁器的工厂后,他经历了十年日复一日重复技艺的修行。后来,他在岩手县开创了自己的工房:七森。

许多南部铁器的铸物师至今仍生活在盛冈、奥州,南部。在广袤的山清水秀中,灼热的铁水在细沙和粘土间冷静下来,凝铸成温柔敦厚的器物,带着每一个铸物师赋予的生命。


手工器物的意义又是什么?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在《工艺之美》中说,“它们将与一家朝夕共处。帮助我们劳动,我们使用时感到愉悦,令我们感到生活的温暖。被这样的器物包围,度过这世上的一日。与器物相亲,可以真切感觉到在家的气氛中。”

然而在今日,程序复杂、耗时日久的手工器物似乎与时代的节奏感有某种矛盾。价昂的南部铁壶较之价格亲民的普通茶壶,并不具备太多优势。

正如唐诺在《生之欢愉的古都》中写过:“工匠技艺很快到达一定水平之后,再往上去就不容易得着市场的支援,兑现成相衬的经济性利益了,因为社会公约数的粗疏鉴赏力跟不上去,也辨识不出来。”

(作者:苏枕书)

看历史微信公众号:EYEO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