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图腾起源:谈谈古代北方民族的崇熊文化

       图腾是一种民族的文化象征,是民族的一种精神信仰。西方的古巴比伦人、古雅安人,印第安人,希腊人等都有着自己部族的图腾象征。

中华民族源自华夏民族,也有自己的图腾。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盘古开天地的传说自古就传来已久。据考古学家的说法,华夏民族源自夏商周时期的夏朝或者还要提前。

图腾的起源

考古资料所知,中国最早的图腾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随着氏族的发展与联盟,图腾经历了形象的融合与变迁、观念的粘合与堆积,通过各种形式频繁的祭祀的行为。

石器时代是文化极端落后的蛮荒时代,无文明可言。但是,在旧石器晚期,人类完成了第一个发明时代。

通过对石器的改进,制作出了石球、飞石锁、镖枪、弓箭等。旧石器中期石球工艺的发展一直沿用到新石器时代,甚至保存到更晚的历史时期。

在此阶段,人类已经能经常猎取大型动物,这与狩猎技术的革新以及人工取火等先进技术的出现密切相关。

现在,弹射、箭射、戈射在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岩画上,有不少似弓箭射猎的形象。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面的图案可以说是最早的一种图腾了。

古老的华夏文明赋予了图腾更多的文化内涵,瑞兽是一种象征,很多来自远古祖先们崇拜的动物图腾,瑞兽与图腾神话两者的关系是很紧密的。

图腾是敬畏动物的表现形式

狩猎生产活动在人类早期漫长的若干万年发展中,一直是和采集、渔业结合在一起的,也是史前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活基础。

在旧石器中晚期,达到了全盛,成为原始人类普遍的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原始人类不管是在旧石器还是新石器时代,生产加工技术处于原始化的状态。

种植业肯定是没有的,只有通过日常的狩猎活动以满足生活的各类必需品。狩猎可以得到食物,身上的衣服,房屋的建筑一些材料等等。

狩猎在那个时期的人类看的是很重要的,关乎着部族的生存和繁衍。对动物的一种神圣的敬畏感就会柔然升起。信仰动物本身就是一个部族的文化内涵。

进而可以得知动物图腾的信仰代表着部族的文化。古代北方民族崇熊文化的表现就是对熊的一种神圣感,是一种信仰的存在,也是图腾文化的一种升华。

北方民族每年会行熊祭和杀熊节仪式。类似的民族起源神话在北方部落地区流传,熊变成人

或人和熊结成了夫妻。

此外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地球上只有两兄妹,妹妹用骗局和哥成了亲,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哥哥发现这个骗局后,用箭射死了他的妹妹,抱起儿子和女儿,把他们带到树林里。

在树林里,他心中希望是熊能带走女孩。于是按照熊平时会出没的路上,把女孩放在道中间,期待熊会发现。

放下女孩后,他又想着把男孩放在母虎经常出没的地方。而他自己走到河边,投水自尽了。远古时期的人类与动物在心灵感应上是很强的,除了语言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个之后发生的故事就是公熊把那个女孩带走,成为了妻子。母虎虽然发现男孩,把他带走,却没有成为丈夫。

更有甚者,北方各民族日常对熊不直呼而是使用亲属中的称谓,比如称熊为"阿爹"、"舅舅"。这对于中原地区的民族或者现在的我们是不可理解的。

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亲身处于那样的生活环境下。有句俗话说,莫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没有亲身经历的事情最好是保持沉默的状态。

这种视熊为祖先的传统反映了熊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源,熊被北方民族看作是神秘的血缘关系,自此确定了熊在北方民族心中的图腾地位。

但在敬奉熊和猎杀熊这个问题上,北方民族乃至远古的中国人类是互相矛盾的。

原因这与上文提到的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长期生存下去是很艰难的,既要对动物保持一种敬畏,又要满足实际需求不得已而杀戮动物。

或许有一种可能是为了表达心中对动物的一种愧疚心里,所以才有了用图腾来表现出吃动物的罪过。

一种说法是,费雅喀人认为熊是人和自然界各神的中介,它被杀后,会把给它的所有祭品都带给它的主人——自然界诸神,这样诸神就会赐福予人。

古代北方民族的崇熊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很写实的反应了当时人类日常生活的一种状态。

图腾与狩猎

北方民族狩猎的主要对象是像熊这样的大型动物。在中原地区我们的祖先日常生活也是与动物息息相关。狗、牛、马、骆驼等等动物的种类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人们还会开始进行简单的饲养。考古发现很多的图腾、图案与动物是联系很紧密的。在图腾上可以看出,部落之间的争战,在器械和家畜的助阵下,显得更加的激烈。

还有人类为了躲避野猪,及时逃脱野猪的威胁的图案,手持弓箭,瞄准正在奔跑的鹿、躲藏的羊,张弓欲射。

三人手拉手站立一旁,张臂做围堵状,或者是助威呐喊,狩猎场面紧张激烈。人群举着火把追逐着野兽。这些都在陶器上的图腾有所表现。

当时人们捕获野生动物的过程中,人类的搏斗能力与很多动物相比较薄弱,在日积月累的较量过程中时,对于动物的攻击技能以及防守套路了如指掌。

于是,产生于生活实践的狩猎舞应运而生。狩猎舞来源于狩猎的实践中,其舞蹈特征具备激烈、热情的特点,是欢庆狩猎成功后的一种仪式,表达着人们真挚的喜悦之情。

图腾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以支撑人类的生活。图腾文化深深镶嵌于原始社会中,也象征着民族的体育拼搏与自然抗争的精神。

体育精神力量来源于姓氏图腾文化,是姓氏图腾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力量的延续。比如蚩尤氏的勇猛,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通过祭祀活动达到娱神的目的、祈求人们平安幸福。

原始社会是一个原始信仰弥漫的时代。人们的行为、精神、智慧无不与原始宗教息息相关。表现了人性精神的初始状态,具有重要的心理干预功能。

图腾是原始宗教信仰的对象之一,图腾信仰与氏族是同步出现的。原始宗教信仰使得体育活动增添了更多的娱乐性与神秘性,图腾信仰则使得体育活动具有了宗教色彩。

图腾乐舞是体育活动宗教色彩浓厚的代表,具有强烈的姓氏标识与地域性。祖先们对于大自然中的动物图腾、植物图腾、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象有着虔诚的崇敬。

如炎帝氏以火为图腾,共工氏以水为图腾,高祖少昊以鸟为图腾。后来由于《山海经》的出世,动物在人类的心中是一种神灵的化身。

龙马、天马,还有的显示龙为熊的化身。夏后启乘坐两条龙,云有三层,这也是龙作为夏朝图腾的最早记载了。这也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皇帝要身穿龙袍。

据传说夏朝最后一个皇帝吃了龙肉,夏朝就灭亡了。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一彩绘陶盘中,绘有一带角的作盘曲状的动物,看上去像是龙的图案。

也有人说这是甲骨文,不管是什么文字图案,的确很像龙在人们脑海里的样式。在原始的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支配下,人们认为洪水必定是水妖作怪。

而能够战胜水妖的,无疑就是水中之王—龙。夏朝的人民用龙的精神鼓舞自己,对龙的形象顶礼膜拜,虔诚备至。

将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的希求也寄托于对龙的祈祷。龙神会在部族处于危难之际,奋力拯救人民;他们将领导人民战胜洪水之灾、备受崇拜的英雄也赋予龙的神性。后来的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也是得益于龙神的帮助。

种种现象表面,不管是动物、植物,被选为某个部落民族的图腾的东西却是有限的,而这有限的是曾经与这个部落民族的生活、生产中有过特殊而密切的联系的。

在一些地区他们把龙或者蛇的图腾当作自己的祖先及神灵加以祭祀供奉,举行盛大的祭祀活物敬仰,感谢庇护保佑的心理。

那个时期的人类之间没有等级观念,平等的思想观念比较普遍。这种宗教祭祀仪式是祖先们表现的共同的虔诚度,是一种心理信仰。

图腾是民族的一种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早期的宗教信仰。人心中有一种东西,人就会产生一种信仰。信仰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可以提高人的耐力、承受力、潜力。

参考文献:

《山海经》

《说文》

《甲骨缀合编》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