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汉墓,为何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1968年是我国考古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就在这一年的夏秋时期发掘。

西汉中山国,沿袭战国时期的中山国而来。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国,收其疆土。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原中山国地属代郡。西汉初,高祖于此置中山郡。景帝刘启前元三年(前154年)六月立皇子胜为中山王,改郡为国,以守护北方。

刘胜是第一代中山王,汉景帝刘启之子,武帝刘彻庶兄,死于元鼎四年二月,《史记?五宗世家》和《汉书?景十三王传》有传。按汉代实行二十等爵制的规定,郡国诸侯王是爵位最高的一级,仅次于皇帝,郡国中一切宫仪制度都效仿上国。

按《汉书?诸侯王表》载,西汉中山国前后共有十个王,但不全是刘胜的子孙。

十个王中,有六个王为刘胜后裔,计九十九年。第六代怀王修无子,宣帝子哀王竟继位,竟亦无子,元帝子孝王兴继封,第九代箕子推为皇帝(即平帝),由孝王兴的侄孙成都继封,王莽称帝后贬为公。包括哀王竟前后中断的二十三年,十代中山王延续共计162年。十个王的埋葬地点除有明确记载的哀王竟陪葬杜陵、箕子立为平帝葬康陵(都位于西安附近的渭原)外,其余八个王,可肯定均埋葬于中山国首府卢奴及其附近县份。

两座陵墓均以山为陵,开凿山洞作为墓室,内部布局完全模仿地面宫殿样式,宏伟壮观。

在墓中,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两墓随葬玉器制作精美,有玉衣、玉九窍塞等丧葬用玉,有玉璧、玉璜等礼仪用玉,还有玉环、玉佩等装饰用玉。其中,不乏如“长信宫灯”和“错金博山炉”等珍贵文物。

长信宫灯,呈一个跪着的宫女双手执灯造型,因灯上铭文里有“长信”二字而取名。全灯铜制,宫女脸露微笑,栩栩如生。

灯的设计非常精巧:宫女左手执灯盘,右臂上扬,袖口下垂为灯罩;灯盘上附有短柄利于转动,上有一块可开合的弧形屏板,以调节灯光亮度、照射的方向;宫女体内中空,烟灰可通过其右袖和左臂进入体内,可以保持室内清洁。灯的各部与宫女的头部可拆卸,方便清洁烟尘。在二千多年前,能设计制造出如此精巧的宫灯,真的高超卓越。

而错金博山炉,则是一种用来熏香的铜炉。使用时将香料放于炉内点燃,香烟通过炉盖上小孔升起,散发出阵阵清香。炉盘的造型犹如重峦叠嶂,其间群兽出没,苍松翠柏,景色迷人,仿佛一幅秀丽的自然风光景色。

满城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件“金缕玉衣”。玉衣,为汉代皇帝以及高级贵族的一种特殊葬服,其全部用玉片制成,玉片之间用金丝编缀,因此取名“金缕玉衣”。

由于年代长久,玉衣出土时已出现变形,很多玉片也因金丝折断而散乱不堪,但幸运的是,整件玉衣还是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经过考古工作者日夜的修复,全部复原了两件玉衣。

“金缕玉衣”的制作,要完全按照死者的体型来制作,玉工们须根据人体各部位的特征设计出每+片玉片的大小和形状并逐一编号,再将它们用金丝一片片有序地串联起来。设计、编号和缝制都必须十分精细,充分显示出当时玉工们的高超技艺。

这两件金缕玉衣要用玉4000多片,金子1800多克。据史料载,当时玉产地在新疆,运输十分困难,制作这样两件玉衣,一名玉工要辛勤工作二十多年!

如今,穿玉衣的人早已尘归尘土归土,而劳动人民制作的玉衣却留下了,成为人民的财富。

此外,满城汉墓共出土刻铭铜器30余件,近800字。除铜甑外,还有铜眈、铜灯、铜盆、铜壶等,这些器物的刻铭行列整齐,用笔饱满,古朴端庄,变篆书的纤丽纵长为粗壮宽扁.表现出比较成熟的隶书风格。

西汉中山靖王墓,陵墓建造气势恢弘,规模宏大,奇特的陵墓建筑结构更是千古罕见、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