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何不将大理纳入版图?与大理国的关系怎样?

大理国,白族人五代十国时期在西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公元936年,因唾弃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卖国行径,很多地区纷纷造反。公元937年,白族人通海节度使段思平也在云南自立为王,建立大理国。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实施“先南后北”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据《东都事略》云:“中国自五代以来,兵连祸结,帑廪虚竭,必先取巴蜀,次及荆广、江南,即国用富饶矣。河东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之患我当之也。姑存之,以为我屏翰,俟我富实则取之。”

北宋基本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其建立之初,东南际海,西尽巴僰,北极三关,东西六千四百八十五里,南北万一千六百二十里。

与汉唐相相比,宋朝所统治的疆域就小得非常多,仅比秦略大,且南宋疆域比之北宋更缩小。《欧阳修全集》云:“南夷敢杀天子之命吏,西夷敢有崛强之王,北夷敢有抗礼之帝者,何也?……四夷不服,中国不尊。”基本上概括北宋建立之初的严峻地缘政治环境。

就地缘政治来讲,一个国家的邻国越多,该国所处的地缘环境就越差。宋王朝北有辽、金、西夏等众多强邻,在西南地区,还有大理国和交趾两股重要力量。

大理国,尽管号称云南大理国,其疆域并不限于云南,而是包括如今的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封与越南的少数地区,其面积约相当于今云南的三倍。

可见,宋朝外交环境不仅差还复杂。况且北宋“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临川先生文集》),且“兵多而战未胜”(《续资治通鉴长编》),因此时人感慨:“天下之弱势,历数古人之为国,无甚于本朝者。”

于是,认真审视全国地缘局势后,宋朝统治者在西南地区的策略十分谨慎,不仅一直没有统一大渡河对面的大理国,还放弃对交趾的统一。这样一来,西南地区逐渐形成三者并存的地缘政治格局。

尽管如此,大理国还是“侍奉”中原王朝--宋王朝,并进行朝贡。关于大理国与宋的朝贡关系,《宋史》有详细的记载。

段氏在传国期间曾两次失国,一为权臣杨义贞杀帝墓位,四个月后又被宰相高升泰所杀,段家复位;但后来高升泰又自立为王,并更大理为大中国,二年后其子遵父遗嘱还位于段家人段正淳,史称“后大理国”。

按《宋史》载:段正淳立,期盼与宋改善关系,崇宁二年(1103年),派大臣高泰运奉表入宋,得到宋朝赐予了六十九家经籍、六十二部药书。但宋朝廷素来谨慎,最后没有更进一步。

段正淳死,段正严立,与重臣高量再度谋求归宋。广州观察使黄璘得报,随即转奏朝廷,徽宗立即下召黄璘置局宾州。

西北拓边政策得到一些效果后,宋朝政府抵御外辱的信心增强了很多,徽宗改变传统保守政策,接受大理国臣属的请求。

政和六年(1116年),段正严立即派出进奉使天驷爽彦贲李紫琮、副使坦绰李伯祥等人出使宋朝。

徽宗下召让黄璘与广东转运副使徐惕相陪同入京,。李紫琮等人抵达宋都汴京后,受到宋朝廷的热烈款待,还被允许参观御书阁。

次年二月,大理国派使者进贡马380匹及麝香、牛黄、细毡、碧玕山等物,外携乐人一队。

大理使臣同样受到宋朝廷的礼遇,宋徽宗也十分喜欢其所献乐人。

很快,宋朝廷正式册封大理国主段正严(即段和誉)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同时,与此事相关的,如黄璘等人也受到加封。

1253年,大理国被忽必烈灭掉,存世300多年。

实际上,大理农业发展水平稍落后于中原,但手工业、畜牧业兴盛,对外贸易发达。大理段氏推崇汉文化,以儒治国,开有科举制度。同时崇尚佛教,并强调儒、释合一,因此其儒人多精通佛理,僧人也可科举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