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和Papi酱为什么会火?

少些疑问 多些实践 输出管理

读书笔记 微信运营

罗辑思维

共计约 2289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8 分钟


-1-

要不要写书评

前一段时间,我遇到了一个我的大学同学L,是那种我很欣赏的同学。

他知道我做自媒体已经有一段时间,从微信公众号到头条号,网易号等等,我们之间也有一些共同的话题:读书。不过也就是这个共同的话题让我感觉到人与人之间思维的差异,这让我想到了前一段时间读过的一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高铭著),具体文章读后感可在历史消息中查到。

我读完这本书后,刚巧碰到了L,他也刚从上海书展回来,听到我说这本书后,他和我说了一些当时签售的场景,顺便便聊到了书评。我说我开始尝试着写一些书评,令我诧异的是他对于书评的态度:为什么要去读书评啊?想读书直接去读原著就行了,真想不懂你竟然写书评!

当时的我竟然无言以对,只好转移话题……

后来再回顾这件事有个地方让我感觉要好好思考一下:

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而且喜欢把自己的见解当成是众所周知的见解,这不是一个聪明的思维方式。这是中国式家长教育的特点:凡事都要问个为神马?从小学开始,我们的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要读十万个为什么,地球为什么是圆的?后来到了哲学领悟,又有物质与意识同一性的问题……

不能说这种思考方式不对,实际上在自然科学领悟这种推理思维极为重要,不过我们毕竟是情感化,社会化的生物。借用一位诗人的话:只有暂且甘愿搁下理性的质疑,我们才能继续前进!先不说书评的价值与否,单单是从情感的角度就不能否认它的价值,就像你不能否认文学作品对于一个人的美学意义和情感寄托,这才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信的大行其道,内在就是张小龙对于人性的考虑,这也是张小龙一贯的风格。书评的商业价值这里不说,单是别人将其作为一个爱好也是不置可否的。

实际上,我是从阅读一本书籍,通过写书评或者读书笔记可以提高认识深度这个角度来决定写读书笔记的,显然,我在做这个决定时也用到了推理的思维。不过,我看过书之后就有一种想分享的感觉,特别是读到好的作品的时候,这时写下来就是最好的发泄渠道,你总不能从路边随便抓一个人就叨逼叨的说半天吧!

我想写读书笔记就去写读书笔记,当时并没有考虑很多。细想一想,如果凡事都问个为什么,还怎么发展个人爱好和婚姻呢?干脆“三九一只鸡”好了。

-2-

papi酱就这么火了

papi酱就这么火了,晓得怎么回事吗?不晓得,那就对了!!!

今年2016年年初papi酱火了,还获得由罗辑思维和真格基金领投的3000万,顿时在中国的资本界炸开了锅,短视频由此大火,至目前2016年10月仍然方兴未艾,在9月今日头条大会上,陈一鸣还说在接下来的一年要给短视频创作者10亿的回报!短视频大有超过传统长视频平台优土等的势头,案例可参照微博,秒拍,papi酱和各类自媒体平台。

在papi酱天使轮融资过后,罗振宇在罗辑思维公众号说的一段话我感觉很实在:(大致意思)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外面的创新创业活动搞得风生水起的,很多蠢人都在外面倒腾这些事情,我们这些屋子里的聪明人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摩拳擦掌的阶段,应该现在就拎着家伙出去干,实在没有家伙也要赤手空拳地出门看看。这就是目前的形势。

自从我2015年接触微信,实际上当时我已经快错过微信自媒体的整个红利期,个人公众号的窗口期也将要关闭,腾讯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微信自媒体公众号已经有将近1500万个,各类垂直型自媒体已经将近成型,也就是说各类垂直型自媒体已经拥有了头部,这些头部占据了大量的流量,此时再进入这些领悟已经非常困难。不过,虽然错失了机遇,不过我还是跃跃欲试,想试试微信公号到底是如何运营的,一段时间思考后,内心想做一个微信公号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终于在某天就决定要做,然后就做了。

理性虽然觉得可能价值不大,不过尝试一下又有何不可呢?窗口虽然关闭,但总有异数啊,就像在四大门户的封锁下,今日头条仍然可以突破重围,见到天日,并且搅一搅互联网内容这一块的浑水。红杉资本的沈南鹏当时也并不看好今日头条,然而今日头条就在那个不合适不正确的时机做成了这件事。

实际上凡是能够做成一件事的人,没有一个是在条件完全充足的情况下干成的,闯出去边做边看才是要迈出去的第一步!

-3-

输出管理型思维

这是我独立运营自媒体以来得到的最大收获,输出管理性思维虽然还从来没有在任何管理类书籍中看过,不过我深信它的价值,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输出管理型思维强调的是此时此刻着手去做,在输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失误、寻求标杆、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迭代改善、循环进化、求同存异、远交近攻、逐步完善……再寻求渠道多样化和内容垂直化。

举个例子,还是说说我运营微信公号这件事,起步总是很艰难的,但是在屡屡惨不忍睹的后台数据面前我想清楚在微信公号红利期关闭之后我还能做的事:

1.继续苟延残喘地坚持运营,提高内容质量,改善用户阅读舒适性,提高原创能力和时事跟踪能力;

2.寻求下一波自媒体的红利期;

后来,我又在今日头条的邀请下开通头条号:【MJQinStudio】,头条号的效果很好,也有所收益,有些文章还被其他自媒体转发,后来各类平台也相继发出邀请,我也相继开通头条号、网易号、QQ公众号、原创号等等,有些文章的版权还被自媒体分时购买。

输出管理型思维在其中对我启发很大,不过目前我还处于对自我总结的该理论的实践探索中。

如果再举个更为成功的例子,就是前面谈到的罗辑思维,罗振宇离开央视之后,作为一个媒体人在扑面而来的自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浪潮面前却也能做弄潮儿,着实厉害。罗振宇口才极佳,60s的语音相比于其他公号,既能增加用户粘性,又有名人效应的近距离效果,罗辑思维举办的活动也频频出新,中秋的月饼都能在数小时内卖出几千万的销售额,名人IP的利用淋漓尽致,后来推出的“得到”专栏节目更是好评如潮,超越了传统的绝大多数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