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失败!神舟13号发射成功,美国专家:强硬对华捞不到好处

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现如今已经先后进入到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接下来他们将会在我国空间站生活和工作6个月之后,再返回地球。

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是我国空间站第二批乘组,未来我国将会保持每年两发的速度,将航天员送往太空,其中每批航天乘组有3名成员,每次在轨飞行6个月。

神舟十三号的发射,也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其中CNN报道称:这是中国年轻的航天工程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的太空计划,正在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项目之一。

德国之声称:如果中国空间站在2022年按计划完成初步建设目标,就很有可能会取代即将退役的国际空间站,成为近地轨道的唯一长期载人航天器。

不止如此,中国还在酝酿2030年后开展载人登月任务,目前已经与俄罗斯、欧盟等伙伴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美国副教授戴维·布尔巴赫也表示:

美国采取强硬立场可能不会得到多少好处,而且中国现在可能不需要美国的援助。

美国的封锁

事实上,影响中美在航天领域展开正常交流和合作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我国长期的封锁制度。

早在我国航天领域发展之初,美国就东拼西凑了一篇《考克斯报告》,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污蔑我国通过商业发射“获取”了美国的制导技术并推进了中国导弹的发展。尽管《考克斯报告》没有任何真凭实据,但是美国的目的就是封锁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规定美国的飞船不许使用我国火箭发射,哪怕含有美国的零部件的飞船也不行。

2011年时,美国又通过了《沃尔夫条款》,该条款更进一步地限制我国和美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交流,因为按照该条款,NASA和我国的航天人员说一句话都可能会被调查。

由于长期的封锁,导致了我国在航天领域起步较晚,且发展阻力非常大,并且长期被排斥在美国主导参与的国际航天项目之外,比如:我国从未参与过国际空间站。

也正是因为美国的长期封锁,我国只能走自主创新之路,并且在项目发展之初,就做好了卡脖子的工作,很多关键技术成果都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而成,比如:我国的舱外航天服,从研发到制作,我国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为了验证舱外航天服是否足够安全,需要志愿者们穿戴后进行低压舱测试,在近乎真空的状态下检查各项性能指标,哪怕出现任何细微的差错,都有可能致人死亡。

我国航天员们也是我国独立培养,除了常规的训练测试之外,航天员们还需要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进行极限训练。

可以说,正是我国航天人的不断付出,我国航天才最终能够打破封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现如今,我国航天已经成为国际航天不可忽视的力量,而我国并未像美国一样排斥别的国家,而是欢迎所有以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和交流,目前空间站第一批科研项目已经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项目获得了批准,未来甚至会有国外航天员登上我国空间站,

只是美国因为《沃尔夫条款》,自己限制了自己,无法和我国在航天领域展开正常的交流和合作。

中国航天

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时,美国和苏联在太空中展开竞赛,两国都集全国之力发展航天行业,所以美国和前苏联的航天技术在当时可谓是突飞猛进,不仅人类能够进入到太空,还进入到了月球,并将月球上的月岩和月球土壤也带回地球。

后来,美国还将其中1克月岩作为国礼送给我国,我国科学家们凭借着0.5克月岩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

但是,前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没有了对手,在航天领域的发展明显疲软了很多。而我国则不同,我国发展航天领域,并不是为了与其他国家争霸,而是按照既定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太空,相比于集全国之力强行将航天领域推到一个新高度,我国航天更像是进行马拉松,虽然速度较慢,但一直在前进。

近些年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硕果累累的佳绩,其中就包括:嫦娥五号携带着月壤返回地球;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和火星探测车“祝融号”;我国空间站项目,以及未来还有国际月球科研站等。

可以说,我国航天从起步到现在,从未接受过美国的帮助。所以美国如果继续对我国实行封锁,或许未来会发现,自己将得不到中国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