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形成,可能经历过两次碰撞?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大约诞生于44亿年前。

地球的引力不足以捕获月球大小的卫星,因此科学家普遍认为月球起源于天体撞击——一颗巨大的天体撞击地球后,碎片通过引力逐渐聚集,最终形成了月球。

在地球上,科学家找到了和月球几乎相同的同位素,这意味着撞击可能导致地球出现了严重的破损,地球和月球通过引力聚集后,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

月球的形成,可能经历过两次碰撞?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月球的形成可能并非是一次直接的撞击,而是一个天体进行两次撞击导致,两次撞击像个10万-100万年时间。

由于月球的体积较大,直接撞击地球,很有可能直接摧毁地球内核,从而导致星球解体,因此月球和地球的形成,应该来源于一次相对缓慢、温和的撞击,为此地球需要两次撞击,来缓和天体的碰撞强度。

首次撞击,可能仅仅破坏了地球的地表,并且让部分核心外露,这次撞击让外来天体同样出现了破碎现象,并且得到了减速。

之后外来天体开始围绕地球运动,在10万年-100万年后,再次发生碰撞,这次碰撞让两个天体再次破碎,最后逐渐形成地球和月球。

双重撞击,可能是太阳系初期的常见现象:

根据科学家的太阳系模型,“双重碰撞”可能是确保太阳系内部行星安全的重要方式。

在太阳系形成之初,由于内部的引力变化,让太阳系外围的零散天体开始大规模袭击太阳系内部,这一过程摧毁了绝大多数的行星,能够生存下来的行星,往往都得益于“双重碰撞”,而“双重碰撞”并非局限于一个天体。

在科学家的模型中,地球在太阳系中,充当了金星的护盾,很多小行星会和地球发生接触,完成减速之后,才与金星碰撞融合,从而避免金星被直接撞击摧毁。而木星也充当了地球的护盾。

行星之间通过相互帮助,减弱了小行星撞击的强度,进而保住了太阳系中的部分行星,但绝大多数的行星,都被撞击摧毁,或脱离轨道被太阳吞噬。

太阳系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地球能够在宇宙中诞生,是充满奇迹的过程。如果科学家关于双重碰撞的理论正确,那么太阳系越接近内部的行星,越有可能携带其他行星的相关同位素,从而帮助科学家彻底了解太阳系的诞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