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钱从哪来的?政府是怎么融资的?

通常,政府没钱,便发行国债向市场借钱。国债也是债,人们为什么会把钱借给政府?政府用国家信用做担保。国家信用是一个宏观概念。具体来说是,政府用财政税收做担保

政府以财政税收做担保向市场借钱,与企业以房产做抵押向银行贷款,没有本质区别,不会导致货币超发。这就是财政扩张但货币不扩张。

但是,现实中,很少国家做到了这一点,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走上了相反的道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推动了大规模的财政赤字货币化融资。

财政赤字货币化,是一种凯恩斯主义主张。现代货币理论(MMT)是这一理论的主要支持者,但遭到国际上多数经济学家的反对。

财政赤字货币化,与基于财政税收的国债,有什么区别?

货币(如美元)发行是以国债为抵押资产,国债以税收为担保,这样国债、货币及国家信用都能够建立。而财政赤字货币化意味着政府发行国债是以货币为担保,而不是以税收为担保。

财政赤字货币化导致一种悖论:货币以国债为抵押发行,国债又以货币为担保发行。这就是互为基础,其实是“空对空”,国债和货币都缺乏真实的信用基础。

正如现在的美元,美元以美国国债为抵押资产发行,国债又以美元为担保发行。这样,央行成了政府的提款机,美国联邦政府手持提款机大规模发行国债。

财政赤字货币化,有什么危害?

首先,破坏了央行的货币纪律,容易导致超发。

其次,导致财政预算软约束,容易引发政府债务危机。

预算软约束,是匈牙利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奈于1986年在《短期经济学》中提出来的。如果央行成为了政府的提款机,政府预算不受约束,予求予取,导致过度负债,公共用品不合意供给(浪费严重)。

同时,一旦财政赤字货币化融资合法化、常规化,政府可以轻松获得垄断租金收入(印钱),便容易失去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动力

上个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把凯恩斯主义拉下神坛,经济学家们对财政赤字货币化融资极为谨慎。保罗·沃尔克执掌美联储后致力于推动央行独立,蒙代尔、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主张货币政策目标单一化。

1989年,新西兰第一个将通胀目标纳入了法律,并赋予了中央银行不受政治干扰的权力。此后,欧洲各国央行跟进,纷纷确立了以通胀率为唯一目标的货币政策。如此,欧洲及主要国家央行独立于央行,断送了财政赤字货币化之路。

但是,为什么如今美国、日本及欧洲主要国家都在搞财政赤字货币化融资?

在八九十年代,当欧美主要国家央行都独立于政府时,美联储却依然与美国联邦政府保持着某种“默契”。美联储缺乏欧洲央行的独立性,格林斯潘有责任,也有利益集团博弈的原因,但有一点更为根本性的因素值得关注。

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后,美元逐渐成为首屈一指的国际储备货币及结算货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投资银行的兴起,国际市场对美元的需求量大增。这时,美联储需要为国际金融交易、商品交易及他国央行储备货币市场,提供更多的美元。

而美元扩张主要以国债作为抵押资产,美联储依赖于国债,也倾向于支持国债扩张。

但是,国债发行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美国联邦政府需要支付的利息。从联邦政府的角度来看,美联储用国债发行美元,是国债的需求方,美联储理应为国债支付成本。

美元又是全世界都在使用的美元,联邦政府定然不同意由美国纳税人单独支付这一成本。所以,联邦政府以美元为担保发行国债,将美联储沦为自己的提款机。联邦政府与美联储“合谋”,通过稀释美元让全世界支付美元使用费(铸币税)。

这就是美国财政赤字货币化,其实质是谁该为美元支付使用费用的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全球化与财政、货币国家化之间的矛盾。(详见《真正的危机是货币泡沫》)

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美联储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为美国政府提供财政赤字货币化融资,冲击了全球货币体系。

日本、英国、欧盟及亚洲主要国家不得不跟进扩张货币,日本央行、欧洲央行也搞量化宽松,直接在二级市场上采购债券。如此全球主要央行的独立性荡然无存,财政赤字货币化大行其道。

再看中国。

中国是不是搞财政赤字货币化融资?

中国的《人民银行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所以,中国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是违法行为。目前为止,中国央行也没有在一级市场上直接采购国债。中国央行有像美联储一样在二级市场上采购政府债券,规模在1.5万亿左右,占比仅4.1%,美联储这一数据为57.75%。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法律要比美国更加严格。根据《联邦储备法》第13条第3款,在“异常和紧急情况”下,只要有五个或以上美联储理事会成员表决同意,美联储可以向任何个人、合伙企业或机构发放贷款。

这一条款为美联储帮助联邦政府实施财政赤字化融资留下了法律上的空间。

中国的银行系统并不是独立的,也为财政赤字货币化融资留下空间。中国的商业银行是国有企业,属非竞争性质。虽然中央银行不直接下水买国债,但是国有的商业银行购买国债,并以国债为抵押,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

在《真正的危机是货币泡沫》中,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开始,央行的外汇资产持续下降,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资产快速增长,到2019年该项资产的占比达到了31.5%。

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获取此项资产,而商业银行向央行提供的抵押资产便是国债、企业债、央票等。

所以,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问题,类似于阳澄湖大闸蟹。现在从法理上没有财政赤字货币化,但政府财政融资绕道国有的商业银行,就像是过水了的阳澄湖大闸蟹。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是连水都不过了。

我们可以做个比较:美国大规模财政赤字货币化,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在今年5月扩张到6.77万亿美元,占2019年美国GDP21.7万亿美元的31.2%。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在今年3月是36万亿人民币,占2019年中国GDP99万亿的36.36%。

结果显示,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力度不比美联储弱。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