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一日三餐,为什么鲨鱼老虎就可以一餐抵一个月?谁更高级?

地球上的数百万个物种,都以填饱肚子为第一追求,即使人类也不例外。要想生存就需要不断的补充能量,草食性动物还好一些,食物获取的渠道更轻松,因为无论是草本植物还是各种树木很多,它们又不会反抗也不会跑。但是肉食性动物获取食物相对就比较难了,换位思考谁都不希望自己变成猎物,当生命受威胁爆发力是无法想象的。

鲨鱼和老虎都是肉食性猎食者,主要的食物就是无肉不欢,当然它们的身体器官尤其是消化系统已经完全适应了肉食,如果吃草真的会生病的。而人类虽然吃肉,但并不是肉食性动物,因为我们的祖先就如此。

数百万年前人类起源于东非,从树上下来改变了新的生存习惯,由于生活在草原里需要时常的直立起来观察情况,毕竟那个时代的人类还是非洲大草原上瑟瑟发抖的小可怜,因此适应了直立行走。这也带给了我们新的契机,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可以制造工具和实用工具,长久以往人类的大脑进化了,虽然我们不像是其它掠食者拥有着尖牙利爪,但是我们拥有聪明的大脑,这让我们逐渐的在自然界中站稳了脚跟。

人类的食性以及饮食习惯让我们一日三餐,当然如果特殊情况只要有水,几天不吃饭人类也能挺过去,只不过会非常难受罢了。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我们有能力决定自己的食谱,并且食物的获取相对简单。在困难时期,由于食物的不足,大家可能一日一餐,甚至是两日一餐,就是现在在一些地区,非农忙季节也是一日两餐的。

肉食动物食物获取艰难

肉食动物捕猎是非常困难的,大家经常看动物世界或者其它的纪录片,都能看到狮子或者老虎狩猎成功的画面,但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这都是摄影师蹲守很长时间的结果。科学家曾进行过统计研究,在非洲大草原上狩猎成功率最高的不是狮子也不是鬣狗,而是猎豹,但即使这样它们的成功率也就是刚过50%左右。

但是我们知道在非洲任何猎食者都逃不过斑鬣狗这一关,即使是狮子也是如此,经常被斑鬣狗抢夺食物,而猎豹就更是如此了,科学家统计发现猎豹被鬣狗抢夺食物的概率占到了10%左右,因此说这些猎食者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生物进化是有协同作用的,你猎食者跑得快,猎物自然也就越来越快。

因此每一次成功狩猎,它们都会尽可能地把猎物吃掉不浪费任何的食物,因为它们很清楚下一次进餐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也许是下周甚至是时隔半个月都吃不上一餐。

在食物量充足的情况下,它们会把这些食物全部吃掉并且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当时隔很久没有食物,它们就会消耗自身的脂肪提供能量,实际上这样的方式对身体健康是有负面影响的。

人类的食性决定着我们不如食肉动物抗饿

人类杂食性,并且在进化的道路上掌握了火的使用,这把我们自己的胃养的越来越刁,加工后的食物进入我们的消化系统,我们会非常快地把它们消化掉,临时提供身体能量所需,能积攒下来的很少。当然也有特殊情况,缺少锻炼的最终因为吃能量积累变得越来越胖。人类吃一餐食物数量是有限的,如果过多我们难以彻底消化,会引发消化道疾病。

再加上食物的消化速度较快,因此我们需要一日三餐的供应,如果条件允许,还会有夜宵填饱肚子。因此说和肉食性动物相比较,我们非常的不抗饿。

当然还有一个本质区别,那就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进化了大脑,让它变成身体上最重要的器官。它的重量虽然只占据身体重量的2%左右,但是却会消耗20%-30%身体摄入的能量,对于儿童来说这个占比还要更高甚至超过50%。可以说聪明的大脑也给人类带来负担,尤其是最初的时候,需要获得更多的食物来填饱肚子。

总结

在这里还要举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大熊猫虽然是食肉目下的成员,但是对于它自身来说已经不食肉,主要以嫩竹为食物。每天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吃竹子,剩下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在睡觉,剩下个把小时用作玩耍。它们如此频繁地吃竹子以及用大量的时间睡觉,就是能量的不够用所致。如果熊猫是肉食性动物,像狮子老虎一样,必然是不用每一天都时时刻刻进食。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