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坝近20年,三峡大坝水库里面最大的鱼有多大了?

如果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长江干流最大的鱼一定是中华鲟,它很可能长到了5米长,足足有1000斤重。实事实,从人类有记录开始,长江中出现过的最大的鱼就是中华鲟,所以,它们也被誉为“长江鱼王”。

中华鲟,已从几十年前的上万头,变成如今的极度濒危物种:

而且,中华鲟的寿命也算比较长,有的可以活到40岁的样子,曾经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的部分,直到入海口都是它们的栖息地,甚至一些其他水系里偶尔也会发现中华鲟的踪迹,比如钱塘江和赣江等水系。不过,如今它们已经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看到这个保护级别就应该明白,的确,如今的中华鲟已经很难寻得踪影。

应该不少人都知道,中华鲟也被称为活化石,这是因为这个物种所属的鲟鱼类动物,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一亿多年了,这一点可以从地层中出土的北票鲟化石得到证实。

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研究人员还统计出有野生中华鲟的数量上万,但是等到2005年前后的时候,中华鲟的产卵数量就在几十年时间里减少了97.5%,尽管从1983年到2007年之间,也有900万尾以上的半成年鱼有序释放到长江里,但这个举措并没有对野生中华鲟种群的数量恢复发挥明显作用。

说到这里,应该有人会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竟然可以让中华鲟种群的数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不用多说,首先大家想到的应该是人为因素,的确,固然地球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华鲟同样也曾遭遇过度捕捞,由于它们是大型溯河物种,所以,葛洲坝和三峡大坝这样的水利工程修建后,又导致它们无法通过以前的迁移路线返回上游进行产卵。

最开始,葛洲坝建好就阻碍了中华鲟迁徙,后来终于在葛洲坝水坝下方形成了产卵场,但后来又在葛洲坝上游建了三峡大坝,这下又因为水位会在冬天和秋天的时候降低,而导致了水温发生变化。野生中华鲟现状十分令人担心,因为从2014年以后,就没有检测到它们自然产卵,很明显这个种群出现了繁殖行为异常的情况。

大峡水库里,除了可能存在的中华鲟,还有哪些其他鱼生存?

三峡水库很大,涉及到重庆和湖北的21个县市,当时修建的时候有一百多万人搬迁安置到其他地方,有1084平方千米的总面积。距离当时大坝坝前水位第一次达到135米,时间已经过去了快20年,三峡水库当然有很多鱼类动物,长江上游会有珍稀鱼类动物被放生,比如胭脂鱼、达氏鲟和胭脂鱼,而三峡库区的天然生态渔场中,更是放羊了数以万计的经济鱼类动物。

不可否认,人类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难以避免地会对一些鱼类种群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但随着更多补救措施得到实施,不少鱼类动物种群的数量也出现了逐步恢复的势头。我想,如今三峡水库里最大的鱼到底有多大,可能有一米多长,一百多斤?这个问题暂时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因为,我们无法确定里面是否有中华鲟这样的大型、却稀缺的巨型鱼类动物,尤其是在“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以后,不管是普通大众,还是专门的科研人员,都不得在禁渔水域擅自捕捞。

百年水利水电工程-三峡大坝

早在1918年的时候,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就被提出来了,大概意思就是通过一个开关来决定水的去留,既能满足船只航行,又能将水力利用起来。不过,等到三峡工程真的确定下来怎么修建,时间已经是1992年的时候,然后等到2年后的1994年12月,这个投入两千多亿的水利水电工程终于正式动工。

可以说,三峡大坝的修建过程积聚了社会各界的力量,绝不仅仅是资金上的巨大投入那么简单,好在它不仅拥有世界最大水利发电工程的头衔,同时也实实在在的为防洪抗旱和航运发电发挥了巨大作用。具体来说,在2020年8月20号的时候,三峡水库安然度过了建库以来遇到的最大洪峰,而单座水电站的最高年发电量也由它保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