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荣昌,带给你多少难忘的时光?

很小的时候,曾在荣昌呆过几月。

大约是冬季罢,在我没心没肺把大多数当时经历都遗忘的情况下,我还是记得一幕场景:肌肉结实的小老头躬身拉着一厢填满垃圾的板车,寂寞地走过寂寥的石板路。有白色的蒸汽急促地融向清寒的阳光中,挂在车架上的铜铃偶尔摇出一声清吟…

那偶尔的铜铃声总是若有若无在我的以后响起,它悄悄拨开岁月的迷雾,将一种清澈的怀念在心海散布。于是,我便轻易地想起曾经尝过的那些食物——实话实说,过往得以浓缩,大部分原因来源于胃的直觉。

1、荣昌铺盖面

这种宽大的面条是现制现扯。在揉好的面团上揪下一小块,麻利地扯开,拉成薄薄的面片,抛入沸水,不到两分钟便可起锅。

在碗中铺上软糯的豌豆,舀两瓢鸡汤,再在面片上浇几勺杂酱,撒几朵葱花,一碗令人食指大动的铺盖面就大功告成。讲真,对面食不甚感冒的我吃一碗是真不够。

2、艾粑

这是种很神奇的地方小吃,非逢年过节不上餐桌。

艾粑

我记得很清晰的是,我们过去称这种绿色椭圆形的吃食为“猪儿粑”,以艾叶或者清明菜拌入糯米搅为面料,再在其中填入剁碎的猪肉,外面裹上一层竹叶或粽叶上笼蒸熟。

捏在手里黏而不沾。咬上一口,清香扑鼻。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过去每每吃到无比珍贵的艾粑,其中的猪肉馅里有坚韧的猪皮丁,在软软的咀嚼下给人硬朗的触感。

软与硬的同时出现带来的美妙感觉,让很小的我就洞悉了一种哲理:美好生活从来不依赖二元论。

3、黄凉粉

荣昌的黄凉粉,每一想起,我就会惭愧地流口水。

黄凉粉

哪怕到今天,我都不知道这种滑腻的黄色小吃是用什么原料制备,但我对它的深深痴迷一如既往。

像成人小指粗细的凉粉横七竖八地躺在粗瓷小碗内,打佐料的阿姨双手像穿花蝴蝶,将细盐、味精、油辣子、花椒面、芝麻、蒜泥,还有酱油和葱花抛进瓷碗。

捡双竹筷急急搅拌,每一条凉粉都沾满调料后便开干,矜持的吃客用“挑”,我用“刨”,细嫩柔软的凉粉在口腔内粉碎,各种调料的香气在舌尖上集合,其中的辣像一把刮骨钢刀,很快就脱颖而出,在嘴巴里挥舞出痛苦的快乐。

即便是寒冬腊月,一碗凉粉也能让人大汗淋漓,直呼过瘾。

4、荣昌卤鹅

现在重庆主城的大街小巷,偶尔能遇见卖荣昌卤鹅的摊子。我曾经买过几回,但除了名字一样,吃起来的感觉完全不同。

荣昌卤鹅

可能不是做法不地道,而是我们再没有以前那种缺衣少吃的窘迫。

我印象里的卤鹅,必是泛着油光,发着透骨之香。每值傍晚时分,下班的大人受不了小孩子可怜巴巴的眼神,就在小巷口前的卤肉摊子前“把心一横”,“给我砍半只卤鹅!”说得气壮山河。

天啦,你瞬间被幸福攻击得无处藏身,巨大的快乐让你雀跃得摇摇欲坠。剁骨刀落在案板上的声韵如此华美,在调料盆中翻滚的鹅肉看起来是如此鲜美…

那个晚上灯火昏沉,却如春风过境,人间富贵。吃得满嘴流油的你看着“不爱吃”鹅肉的大人,暗暗发誓,等以后自己出息了,一定每天都让长辈们有吃不尽的鹅腿。

5、荣昌羊肉汤

重庆很多地方的早饭吃小面,渝西地区的荣昌喝羊肉汤。

羊肉汤

卖羊肉汤的小店比比皆是,从早到晚,乃至通宵营业。

随便走进一家店子,在油腻的桌子前坐下,要么羊肉,要么羊杂,吩咐一声,一直待在大锅前的厨师便按照吩咐的份量将早已煮熟的冷肉烫进滚烫的沸汤中,须臾即好。

盛在粗瓷大碗里,淋上乳白色的羊汤,快速上桌。每人配个油煎了的豆瓣蘸碟,上面撒些香菜末。

在热气腾腾中吃肉喝汤,就是市井生活最满足的写照。常喝羊肉汤的朋友一定还会再喊一样吃食——财喜。是紧好的新鲜羊血,在羊肉汤里烫熟,口感细嫩,无比鲜美。

6、清江豆豉鱼

这道菜以清波鱼为主料。烹饪方式为蒸,与重庆其他地方做鱼通常采用煮的手法不同。

清江豆豉鱼

印象中这道菜我仅吃过一次,是在某个德高望重的长辈家。具体怎么做百度一下就一目了然,但我不打算破坏它给我带来的那种神秘感。

鱼肉在这道菜中属于鸡肋,倒是混合了泡姜泡海椒的豆豉令人无法释怀。那种醇厚粗壮的味道,简直是白米饭的噩梦,“饭遭殃”这种下饭神器在它面前,就是个班门弄斧的笑话。

就在前不久,荣昌正式划入主城21区,以后去荣昌就等于在重庆主城闲逛。

随着重庆的发展,过去总觉得很遥远的荣昌变得近在咫尺,至少在心理上。

为那些小时候的味道,我也一定要抽个时间,玩“味”荣昌,品尝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