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荣两府是如何过元宵节的?

在宋代,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开始成为一个颇为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是一年中首个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也可以看作是庆贺新春的延续,人们举行庆祝活动理所当然。

按照民间传统,元宵节之夜人们要点起万盏彩灯,以示庆贺,一般为五夜,十五日为正灯。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

小说《红楼梦》中,作者分别在第一、十八、五十三回和九十六回中叙述了四次元宵节。

在小说第一回中,作者描写甄士隐老年得女,却因仆人疏忽,元宵节观灯时意外失去女儿,导致夫妇二人双双病倒。祸不单行,隔壁葫芦庙中炸供失火,将甄家烧成一片焦土,只有他夫妇与几个家人的性命得以保住,甄家从此走向没落。

原本一个普天同庆的热闹时刻,英莲却在此时被人“顺走”,悲剧自此笼罩着甄府,而英莲更是注定一辈子悲苦。甄府外大街上的热闹狂欢与府内人物悲剧命运成了强烈对比,元宵节越是热闹,读者所能感受到的甄府的悲剧也就越深刻

小说第十八回里,元妃省亲,成为全书贾府里可谓最隆重的一个元宵节。当时的贾府正处于中兴时期,府上的每个人都彩绣辉煌,珠光宝气。

曹雪芹用整整一回的篇幅来详细叙述这个元宵节,从五鼓(凌晨3—5点)一直描述到丑正三刻(半夜2点45分)。

元春省亲游大观园,书中写道:“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

接着,元妃再进大观园一下舆,又“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可见贾府的富贵繁华。

元春出园回到贾母正室:元妃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甚至是不轻易流泪的贾政,帘外问安时“亦含泪”。

这里透露出元妃的尊荣并非帝王的宠爱,而是各方势力博弈的平衡。元妃并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进宫多年也没有听见有什么懿德懿行,从女史一下子晋封妃,因此,当圣旨刚刚宣布时贾府不是欢喜而是感到恐惧不安。

这个元宵节还展现了皇家的气势,仪仗齐整:“一对对龙旌凤,雉羽夔头,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执事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鹅黄绣凤銮舆,缓缓行来。”且皇权至高无上,贾母、贾政和王夫人等俱要跪接自己的孙女或女儿。

小说第五十三回,元宵节里贾珍、贾蓉和门下庄头乌进孝的对话。乌进孝来进地租时,以为娘娘和万岁爷肯定会对贾府进行丰厚的赏赐。但贾蓉亲口否认:“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这二年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

可见,贾府、荣国府的没落,自第二个元宵节的元妃省亲就注定了。书中云:“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

尽管贾家有元春,但平时花费甚大,财力早已不及从前。连年赔钱:“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又不置产业:“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

此外,当时贾府也宴请亲朋,可一部分族人都不愿意来赴宴。书中云:“或有年迈懒于热闹的,或有家内没有人不便来的,或有疾病淹缠,欲来竟不能来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贫不来的,甚至于有一等憎畏凤姐之为人而赌气不来的,或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不敢来的。”又加上“太妃欠安”,贾府的灯谜会也省去了。

贾府内部不和睦,加上奢华靡费,且后继无人,开始走向没落。

小说第九十六回,云:“众人因为灯节底下,恐怕贾政生气,已过去的事了,便也都不肯回。只因元妃的事忙碌了好些时,近日宝玉又病着,虽有旧例家宴,大家无兴,也无有可记之事。”

和前面元宵节的浓墨重彩不同,最后一个元宵佳节只是一笔带过。

在此之前,贾家出现很多致命的变故,一为是年十二月十九日元妃薨逝,二为宝玉因玉掉了而生病。

于是,这次灯节丝毫没有团圆喜庆的氛围,书云:“元妃的事忙碌了好些时,近日宝玉又病着,虽有旧例家宴,大家无兴,也无有可记之事。”

元妃薨逝,贾府失去政治上的靠山,家族兴盛局面一去不再复返,并难以扭转地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