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旅游之记忆中的兔子与卤鹅,你体验过吗?

到璧山,走大学城隧道,通过璧山城区,再走铜璧公路转乡道,到偏远的乡村吃刨猪汤。

过去半天也走不到的地方,如今要不了一个小时便能坐在它的屋檐下观山观水观农场。

坐在农家观菜地

城市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以至于距离这种离间乡愁的东西压根就没了用武之地。

岁月悠长又短浅,但重庆的进步让它变得丰富;空间广袤却便捷,于是,说走便走绝不含糊。

穿过大学城隧道,璧山县城随即在望。这是座“好吃”的城市,汇入它的车水马龙,立刻成功地让我过渡到渴望大快朵颐的活跃。

从一碗宽汤的韭菜叶小面,到糊满辣椒的烤全羊,璧山的美食像寒风中的衣裳,脱下它才对习以为常的温暖念念不忘。

我尤其想吃璧山兔!一想到白玉般的兔肉浸泡在油浸浸的红汤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子,我的鸡皮疙瘩都冒了出来,唾液腺则条件反射地开始分泌,肠胃发生抽搐,连眼睛都不由自主闪烁着绿色的光。

赶紧去找卖兔子的地方!壁山兔以口味绝佳闻名的牌子就两家,一称“唐”,一称“谭”,或许还有人做过称王的打算,但大浪淘沙,唐兔与谭兔,在对美食的要求愈发刁钻的璧山市民的反复验证中发展了起来,统一了壁山兔的江湖。

唐兔

驱车至中山南路与新生街交汇处,就是唐兔总店。即便在下午上班时间,这里也是顾客盈门。

以沸水焯熟的白斩兔整齐地排列在橱窗后,被食客一只接一只挑走。

墩子在菜板前熟练地将兔肉剁块,扫入包装袋,捆扎得当;再单独舀一大袋鲜亮发红,香气四溢的佐料,封好袋口,与兔肉一起打包递给食客。

一只兔子重量大约两斤多点,价格在120元上下。

壁山兔好吃,其根本原因就在那袋红亮麻辣的调料上。

卖好美味,马不停蹄赶往乡下,在老灶房里寻只盆子,把调料尽数倾入,再把兔肉浸泡其中,要腌制半小时以上,方可入味。当然,也不是泡得越久越好,更不能过夜,兔肉泡的时间过长,会发柴,口感会大打折扣,没有刚刚好的嚼劲。

灶房

趁着泡肉的时间,左右看看,老南瓜堆在屋角。

老南瓜

锅里翻炒着腰花,上着大气的蒸笼里堆着自制香肠。蒜苗作陪的回锅肉早已炒好,滑肉汤正在朝脸盆中舀…

泡出来的美味

我简直不能原谅自己,光顾着吃了,居然没有拍一张浸泡好的照片!只有胡乱找一张滥竽充数了。

都说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当咸香的香肠在口中弹奏“四面埋伏”,滑腻的兔肉于嘴里表演“霓裳羽衣舞”的时候,我的思绪被乡愁绑缚,想起了儿时幸福的滋味。

那时候能有顿肉吃,是相当奢侈。不过,因为寄宿家庭与璧山的瓜葛,我的小时候倒还常常吃得上美味的烧腊。

璧山皮鞋那个时候在川渝地区是横着走的尖货,最早卖皮鞋的人如果都吃不起肉,那就没有人吃得起肉了。

想起那时候,每天放学回家,巴巴地等着天黑,大人收摊回来。如果当天生意不错,大人通常会在巷口的烧腊摊上砍半只姜汁兔,或者半扇卤鹅。

厚实!

在昏黄的白炽灯下,擦不干净经年油腻的八仙桌上,一碗喷香的卤菜展示着幸福的模样。

这样的幸福敦厚宽心,混合着香油、姜汁、蒜泥、油辣子、花椒面、酱油、味精…仿佛盛装出嫁的二婚寡妇,虽无姑娘家的娇羞,却踏实稳重,会过日子。

一口咬下去,饱满的油脂滋在口腔四壁,奏响了“干饭进行曲”。脑海里,如同崩发出一场海啸,又如同一盏明灯迅速以光明填满了所有的感觉。

还有就是姜汁兔,其实也就是白斩兔。与壁山兔的做法并无二致,不过,那调料的口味比起壁山兔的复杂,确实差了几个档次。但缭绕的姜汁辛味却化成了岁月的挂历,端端正正摆在心案之上…

在氤氲的热气中,我的回忆被及时的食物拉回。

又夹起块兔肉,我把童年嚼碎,在麻辣鲜香的滋味中依稀辨认出一缕淡淡的乡愁,以及对自己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