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是一个数学概念,为何又在经济学中那么重要?

19世纪中期,欧洲各种思潮涌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构成挑战。最终,边际主义突出重围,接过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火炬。边际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边际三杰”,他们分别是英国的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以及法国的里昂·瓦尔拉斯。这三位经济学大师几乎在同一时间各自独立发表了边际理论。杰文斯在1871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理论》,门格尔也是在1871年出版了《国民经济学原理》,瓦尔拉斯的《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是在1874年出版的。这三部巨著引爆了一场经济学革命,被称为边际革命。

边际革命的爆发意味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终结,经济学进入了新古典主义时代。所以,经济史学家通常将1871年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与新古典主义的分界线。同时,学科名称也去掉了政治两个字,从政治经济学变为经济学。

新古典主义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我们先从边际这个概念说起。边际,是数学中变动率的意思,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烧脑,经济学怎么引入了数学的概念?原因是在19世纪下半叶,欧洲学术圈出现“物理主义”运动,大规模地引入数学分析方法,经济学也不例外。瓦尔拉斯是经济学物理主义运动最积极的推动者,他使用数学分析方法开创了一般均衡理论。门格尔、杰文斯同样也引入了数学分析方法。所以,新古典主义在思想上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同时还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构建了强大的均衡范式。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现了市场机制,自由竞争的市场可以高效的配置资源。但是,斯密只探索到分工,没有往劳动者、技术方面去深入探究。到了李嘉图时代,李嘉图等经济学家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市场范式,即将资本、土地及劳动投入到市场中,可以分别派生出利息、地租与工资。边际主义者在李嘉图的基础上,使用了数学分析方法,构建了市场均衡范式。在均衡范式中,市场就像是一个黑箱,只要往里投入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就能够有产出。他们假设技术水平不变,这台机器便循环运转,自动调节达成均衡。至于市场是怎么运作的,增长的动力是什么,他们并不关注。

除了引入数学方法,边际主义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理论基础上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而边际主义则是以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其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边际主义最著名的理论。边际主义正是用效用价值论才解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内在矛盾。李嘉图学说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但劳动价值论却容易引发剥削理论。因为劳动价值论主张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所以劳动价值论会推导出剥削理论,认为资本家剥削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如此,古典政治经济学实际上进入了死胡同。边际主义则跳出了这个“陷阱”。在边际主义时代,买方市场逐渐形成,劳动价值论已无法解释消费效用。所以,边际主义果断地抛弃了劳动价值论,启用了效用价值论,化解了理论危机。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