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为什么那么多关于黑洞的科学新闻?都有哪些?

奇迹般的2020年即将过去,(完稿时已经过去了……)我很喜欢这个年份,看着很舒服,情人年有木有 (^_^)。到了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了,有点不舍,但时间之河奔流不息,从来没有人能在时间里停留。不过,有一个地方能无限放慢时间的脚步,那里的时间永恒不变,那地方就是黑洞的边界——事件视界。

在这2020的最后一天,是时候回顾一下这一年所发生过的科学大事件,但在这奇迹的一年里,发生过的大事实在太多了,10篇文章都写不完,由于我的时间过得太快了,我还是写一下时间过得比较慢的黑洞吧……这一篇我们要回顾的就是2020年关于黑洞的天文大事件!

2020年4月10日——视界面望远镜团队公布第二张黑洞照片:3C 279类星体

2019年4月10日这一天,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发布,包括天文学家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黑洞的实拍照片,而科技让我们共同见证了奇迹,就是上面这张仿佛10级美颜滤镜下的萌萌哒M87星系中心黑洞。跟去年一样,在2020年4月10日前的几天,我们就收到了消息,将要公布视界面望远镜拍摄的第二张黑洞照片,当所有人都在期待银河系中心黑洞的实拍照片时,公布的却是这张意外拍到的3C 279类星体及其喷流……

这是一个距离地球50亿光年,约10亿倍太阳质量的星系中心黑洞,由于在一个恒星范围内发出星系级的电磁辐射,因此这类天体被称为类星体。看样子银河系中心黑洞实在没拍到……不过有消息说今年的4月份,视界面望远镜团队已经重拍了银河系中心黑洞,希望我们明年就能看到我们的星系黑洞实拍照片吧。

2020年5月6日——科学家发现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

5月6日,《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发表论文,来自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几位科学家通过光谱分析发现了迄今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

通过光谱分析,天文学家在一个距离地球约1100光年的双星系统HR 6918中发现了其中一颗伴星出现异常的绕转周期,这意味着它正与一个看不见的天体互相绕转。根据分析,这个看不见的天体质量约为4.2倍太阳质量,由于已经超出奥本海默极限,这显然是一个黑洞,不过有科学家认为也可能是一对距离很近的双中子星。

值得一提的是,发现这颗疑似黑洞的方法——光谱分析法是我国科学家首先应用在寻找黑洞上的,去年11月份我国发现的最大恒星级黑洞就是通过光谱巡天发现的。

2020年9月2日——LIGO探测到最强引力波

自2015年LIGO探测到首个引力波信号后,这种致密天体引起的时空涟漪就不停地荡漾在我们的时空中。2019年5月21日,一次有史以来探测到最强的引力波信号掠过地球,在LIGO和Virgo的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上留下了印记。后期的数据分析显示,这个编号为GW190521的引力波信号来自于70亿光年外一个6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和一个8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并合,所产生的引力波所含能量相当于8个太阳质量!最终合并形成一个142倍太阳质量的中等质量黑洞。这也是人类发现的(强行算是发现吧……)的首个中等质量黑洞。

而这次的两个原始黑洞都超过了恒星坍缩所能形成的黑洞质量区间。一般认为,恒星末期无法产生6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要么比这高,要么比这个低,具体原因请看我此前的文章。因此这次合并的双黑洞很可能在此前就经历过另外一次合并,这可能意味着黑洞在宇宙中分布的密度比我们预计的高。

另一方面,这次引力波也发现了光学对应体,这应该是首次确定的双黑洞引力波光学对应体,上一次的引力波光学对应体是来自于是双中子星并合的。科学家在引力波信号到达35天后测得的一个持续时间约40天的耀斑,这是两个黑洞的吸积盘在碰撞时发出的,由于被周围的气体和尘埃减速,最终比引力波迟到了一个多月。

2020年9月21日——中国慧眼卫星发现距离黑洞最近的超高速喷流

9月21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旗下的天文学专刊《自然天文学》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论文,我国慧眼卫星HXMT(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在X射线双星MAXI J1820+070中发现200?keV以上高能段下存在低频准周期振荡,理论上这来自于扭动的黑洞喷流。慧眼团队的科学家分析这是高速旋转的黑洞所产生的参考下拖拽导致了黑洞喷流方向产生剧烈进动引起的扭动。

2020年9月23日——首个黑洞延时短片

这又是一个视界面望远镜的附属品,9月23日美国天文学会旗下的《天体物理学》杂志发表名为《视界面望远镜检测到的M87中心黑洞在2009年-2017年的形态》的论文,通过多年的观测记录,科学家模拟了一个黑洞吸积盘绕M87黑洞旋转的延时视频,其中有一个类似恒星的高亮“物体”绕着黑动转。科学家分析这是吸积盘上超强的磁场扰动吸积盘上的等离子体引起密度变化产生耀斑引起的。(小声哔哔:这特么居然不是恒星……)

2020年10月6日——202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黑洞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出乎所有人意料,颁给了天文学里的黑洞研究,这使四年内诺贝尔物理学奖三度颁给了天文学和宇宙学。此前的两次分别是2017年颁给了引力波、2019年颁给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系外行星。

而今年则分别颁给了从事纯理论研究,利用广义相对论证明了黑洞形成具有必然性的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和从事天文观测,分别独立证明银河系中心存在大质量致密天体的天文学家莱因哈德·根策尔和安德莉娅·盖兹。他们俩发现的这个大质量致密天体一般认为是一个约400万倍太阳质量的黑洞。

2020年10月12日——天文学家观测到2.15亿光年外超大质量黑洞潮汐瓦解恒星的全过程

10月12日,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报》发表了天文学家观测到的一次天文事件:黑洞吃恒星过程!这次事件是2019年9月19日观测到的,这次编号为AT2019qiz的天文事件来自波江座2.15亿光年外一个螺旋星系的中心黑洞。该黑洞是个约100万倍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在9月19日捕获到一个瞬变信号后,天文学家利用世界各地的天文台进行多波段联合观测,在长达6个月的观测里,目睹了黑洞潮汐力撕裂恒星并吞噬的过程,最终由于抛出气体尘埃的遮挡而结束观测。

2020年10月28日——LIGO半年内探测到39次引力波事件

10月28日,LIGO发布了第三份引力波事件列表,包括升级后于2019年4月1日-2019年10月1日半年时间内探测到的39次引力波事件和此前的11次引力波事件,一共50次。

半年内39次,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双黑洞并合事件,在现有探测精度下如此高的检出量,意味着宇宙中的黑洞数目可能远超过我们的预计。也许,这能成为原初黑洞存在的依据……

2020年10月27日&2020年11月1日——星宇飘零写了两篇关于原初黑洞的科普文

根据理论,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到宇宙大爆炸后1秒以内这段极短的时间内,由于宇宙处在极高的能量密度下,在极微小的密度波动下即会使局部能量密度超过了临界值从而形成视界,当视界形成,视界内的物质能量就会不可抗拒地往中心坍缩形成奇点,于是就产生了我们所说的原初黑洞。

假如这些原初黑洞存在,将能解释暗物质之谜。

假如LIGO所检测到的所有双黑洞合并引力波信号均是由原初黑洞产生,那么它也许就能符合理论预期的原初黑洞合并频率,这样,宇宙初期产生的大量原初黑洞将能提供暗物质所需的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