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褪去全身毛发却留下头发、阴毛和腋毛?

英国动物学家、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把人类称为“裸猿”,那么人类褪毛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又保留了阴毛、腋毛与头发呢?

毛发主要由角质蛋白组成很容易被分解,难以在历史中留下痕迹,毛发的答案只能从一些与毛发密切相关,且可延续或可遗留下来的物质进行推断,比如基因。

虱子说出了人类褪去体毛的时间

二十世纪末,德国生物学家马克·斯托金的儿子从学校带回一张字条,老师在上面写着:

学校有同学得了头虱,大家小心一点。头虱呢,是小虱子的一种,住在人身上,会让人浑身痒痒。

马克·斯托金灵光乍现,人身上的虱子依靠人体体温与毛发而活,离开人体很快就会死亡,因此通过研究虱子的基因可以大致推断出人体毛发褪去的时间。

我们的祖先曾经也是毛发遍布全身的物种,毛发就像是贯穿在一起的“大陆”,虱子可以从头游荡到脚,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因此当时全身的虱子基因大致相同。

如今的虱子却有三种:阴虱、体虱、头虱。因为人体大部分毛发褪去,就像大部分陆地逐渐沉入海底,最后只留下部分孤立的岛屿,不同位置毛发上的虱子长期地域隔离,各自演化成了不同的物种。

而体虱的出现则源于人类穿上了衣服,头虱演化出触角与爪等等可以依附于衣服纤维上能力。换句话说,衣服就像是连接各个岛屿之间的海洋,而体虱是头部岛屿的头虱“下海”演化成的新物种,依此可以推断出衣服出现的时间,但这不是今天的重点。

科学家对三种虱子的基因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分子生物钟”计算出头虱与阴虱大约在120万年前分道扬镳,也就是人体毛发断开连接的时间,即人体至少在120万年前开始褪毛。

人类为什么会褪去毛发?

根据现代进化论,12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在非洲草原上游荡。纵观如今非洲大草原上现存的野生动物,大部分都被全身都覆盖着毛发,与人类亲近且同处于非洲的猩猩同样如此,那么为什么人类却这么特殊?

这是人类演化时不断在环境中权衡利弊的最终结果。一切生物想要生存必须从外界不断的摄取能量,同时也在不断向外辐射能量。毛发有保温作用,可以防止热量散失,意味着可以减少捕食,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因此即使在炎热的非洲草原上动物都还身披着“毛大衣”。

这种演化有个弊端,当内部热量过多,散热能力差的物种无法快速散热就容易“中暑”晕厥,甚至威胁生命,所以非洲草原上的狮子大部分时间都躲在树荫下。较差的散热能力意味着大部分动物只能进行“百米冲刺”,并无法进行马拉松式运动。

5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是以果实、树叶为主要食物的树栖猿类,由于板块移动造成气候变化,促使森林变成了树稀草原,古猿不得已下地生存,它们没有尖牙、利爪,无法快速爆发速度与力量击杀猎物,只能利用耐力方式进行狩猎。

如今一些古老的部落依然沿袭着这种捕猎技能——持久性狩猎,选好猎物之后,不断进行跟踪与追赶,直到猎物因为内热晕倒在地,再上去“补个刀”然后肢解或直接整只抗走。

这是一场散热能力强弱的博弈,毛发变短演化出快速的排汗散热能力让人类在耐力优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只保留部分必要的毛发,成为了裸猿。

为什么留下了阴毛、腋毛和头发?

人类的起源地东非,地处赤道附近,这是人类褪毛的基本条件,要是在两极附近人类必然不会走上这条道路。人类头顶着炎炎烈日,在草原上狂奔追击猎物,四肢持续运动,快速代谢造成内热可以依靠排汗系统散热,但头部运动量较少,更主要的是防止烈日以及身体的热量向上传递侵袭头皮,因为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部分。

目前主流的理论认为头发的留存的原因是头发之间可以形成一个个“空洞”,隔绝热量,防止大脑升温以及隔绝热量传递,因此头发被保留了下来。

腋毛所处位置较为封闭,不利于排除汗液,但汗腺更为发达,腋毛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也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腋毛可以较少跑动时的摩擦。

关于阴毛,有些科学家认为这里的“皮肤”较嫩,毛发可以防止晒伤,同时在繁殖的时候也起到一定的防摩擦作用。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方便判断异性是否到达繁殖后代的年龄,也就是成熟的信号。

在“无毛”的演化下,虽然我们需要多散失一部分的热量,但也因此能从外界获取更多的能量,从而拥有更高的生存能力,有毛、无毛是双刃剑的两面,没有强弱之分,只有哪种更适合、哪种更容易存活,这是人类“手无缚鸡之力”下的一条生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