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技术这么发达,为何征服不了38条沙漠鱼?只能任其灭绝吗?

根据2020年6月3日的新闻报道,发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科学报告指出:有515种陆生脊椎动物正处在灭绝边缘,世界上陆生脊椎动物在未来20年,灭绝物种数将会赶上整个20世纪,也就是说某些生物的灭绝速度加快了。

也有科学研究证实,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确实要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目前,平均每小时有一个物种灭绝。

因此为了挽救某些濒危物种,科学家就想方设法的将其种群扩大,但却没有一点效果,比如全球仅剩的38条“沙漠鱼”。

濒危物种——沙漠鱼。

在北美洲的沙漠里,有个叫作“死亡谷”的山谷,这里是北美温度最高,湿度最低的地方,最高温曾一度逼近55度,而在谷的东部,有个深150米左右的山洞叫“魔鬼洞”,洞底有个小水池生存着一群沙漠鱼,这是在1930年首次被科学家发现并识别出属于新的物种。

这种鱼的体型非常小,平均体长只有3~5厘米,是全世界栖息地最小的脊椎动物,科学家们考虑到它所生活的地方,给这个物种起了一个名字“魔鳉(mojiang)”,是一大类鳉鱼的统称。

魔鳉生活的魔鬼洞条件非常恶劣,首先温度高,在洞底的水中水温常年保持在32℃左右,也因为温度的原因导致这里的水含氧量非常低,几乎是鱼类可以忍受的极限;

其次因为季节性原因,太阳照射南移,在魔鬼洞底的至少有两个月无法被阳光直射,能量比较少;最后洞底食物匮乏,因为氧气含量较低,温度较高,所以水中的生物非常的少。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科学家们发现了沙漠鱼的存在,真是不得不感叹沙漠鱼的顽强生命力。

沙漠鱼现状。

科学家研究发现,魔鬼洞形成于50万年前,而在5万年前,沙漠鱼才定居在魔鬼洞里,最初的沙漠鱼并不是这样,只不过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为了能生存下来,它们开始不断的缩小身体和各项器官,直到成为现在的样子。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人口增加,栖息地扩张严重,对地下水的抽取也逐渐的增加,这种鱼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当时发现最早的时候,沙漠鱼还有300多条,但到了2006年时,科学家再次统计时却发现沙漠鱼只剩下了38条,极度濒临灭绝。

为了不让这种特殊的鱼类灭绝,科学家们也想过很多办法对其进行救助。

列入物种保护名单

在1966年,美国就已经将这一种沙漠鱼列入美国濒危物种保护法案的首批物种名单中。

修建了“人工魔鬼洞”

科学家曾模拟了3个和魔鬼洞环境相似的栖息地,尝试着将一些沙漠鱼进行了转移。结果在5年后,这些转移出去的沙漠鱼与生活在魔鬼洞的沙漠鱼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表现基因产生了变异,不仅如此,连沙漠鱼的攻击性和求偶行为都发生了改变。

这也间接的说明了即使模拟出相同的环境,沙漠鱼也不会再是原来的样子了。显然,这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结果。

保持原貌

科学家们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尽量不去打扰它们,比如不让当地人采集地下水,在沙漠鱼繁殖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它们,即使是科研研究,也相当严格。

目前每年科研机构人员只能潜泳两次来近距离观测这种鱼类,而且时间还必须要错开这种鱼类的繁衍期。

总结。

根据专家的研究表明,沙漠鱼由于长期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下,已经产生了“抗体”,让它们更加能适应当地的恶劣环境,所以人类打造的环境并不适合沙漠鱼的生存。

直到现在,它们的数量还在不断下降,甚至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因此沙漠鱼还是需要人们长期的保护的,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去打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