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东北旅游后,发现三餐离不开的一道菜,这个习惯由历史原因造成

旅游除了能够体验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还能了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而有些地方的生活非常有特点,就拿中国东北地区来说,特点就非常鲜明,他们几乎三餐不离咸菜,而且很多饭店都是免费赠送,尤其是芥菜丝尤为好吃,据说看一个人对待咸菜的态度,就能判断出是否是老东北人,这个习惯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

如果去东北旅游,会发现这里的人非常热情好客,而且特会说,又风趣幽默,经常拿文字的谐音来开玩笑,不了解情况的外地游客,经常被弄得一头雾水,表示不太理解,其实形成这样的生活习惯,都跟历史背景有关系,几百年前,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凡是能在这里谋生活的人,都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他们生活态度乐观、积极向上,大家要团结起来,共同抵抗自然界带来的风险,所以东北人过去特别爱“帮工”,其实就是“一家有事,全村帮忙”,人缘越好,帮工的人越多,其实非常像海南黎苗族的“合亩制”。

过去想要在北大荒生存,就要耐得住开荒的寂寞,过去又没有现在的娱乐项目,想要消磨无聊的时光,只能互相调侃,而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他们的口音总会有些发音的不同,所以谐音就成了大家开玩笑的话题,给生活增添乐趣,所以东北人大多积极向上,生活态度乐观,这一点特别容易感染人,应该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些无法忍受这里开荒苦闷生活的人,最终都离开了这里,剩下的都是乐观开朗之人。

如果见过东北人吃饭,一定会被他们盘子所震撼,一般外地人正常情况下两个人一道菜就差不多了,如果按照吃上海本帮菜的方式点菜,两个人可以点六道菜,那么就会把服务员吓坏了,因为量实在是太大,而且味道也比较重(咸),关于这个原因,相信看过马未都先生节目的小伙伴都能知道,他曾经阐述过这个现象,因为他在东北做过知青,并且担任过他们的厨师,也就是给他们做过饭,按照他的经验就是,根据大家劳动量的大小,可能出汗的多少,来调整盐量,如果是重体力,那么就一定要多放盐,如果是轻体力,则尽量淡一些。

我们知道第一批来到东北的人,大多是从事开荒,这是典型的重体力劳动,劳动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和盐分,所以在吃饭时,一定是量大,而且要口味重,用来补充体力和失去的盐分。

关于盐能给人类带来力量,我们讲一个现象大家就能够明白了:同样处在内蒙古东北部的西乌珠穆沁旗,有着“搏克之乡”的美誉,可以说中国的大多数摔跤冠军都出自这里,据当地人牧民们的解释就是“附近有一个额吉淖尔盐湖,盛产大青盐,才是他们神奇力量的源泉,一旦离开了这里,他们的成绩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实不仅如此,草原牛羊肉的烹饪也离不开大青盐,而盐也有着第一调味品的美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草原牧民无肉不欢,南方的地方不可一顿无蔬菜,而东北地区不可一顿没有咸菜,哪怕是非常正规的宴请,不管饭菜如何丰盛,咸菜虽然只是一碟小菜,而且很多饭店都是免费赠送,都是不可或缺的。

而且有好事的小伙伴还曾观察过,说通过一个人对待咸菜的态度,就能看出他们是否是老东北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对待咸菜是非常珍惜的,即使是免费的咸菜,也绝不浪费,都是根据自己需要的量来自取,走的时候咸菜碟子里基本都不剩,而外地人则经常高估自己,时常会有浪费的现象。

东北地区的人都非常会做咸菜,有的已经打出了品牌,已经能销往全国,甚至出口,“平衡点”就曾在内蒙古东北部的乌兰浩特吃过当地产的万佳咸菜,口味品种非常全,不仅能满足东北地区人的口味,还能满足南方人偏淡的口味,都是优质的原材料,当然他们制作咸菜的工艺是非常先进的,有的甚至作为旅游馈赠礼品盒的形式作为销售,受到去大兴安岭阿尔山、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的游客喜爱。

这套酱菜是分口味的,对于东北人一定要选咸口的,如果是南方人可以选甜口。

对于一个地道的东北人,无论走到哪里,三餐都不想缺少那道小菜,其实就是咸菜,而咸菜当然还是家乡的好,它可能也是最好的思乡菜。

【温馨提示】

咸菜虽然开胃,但是不宜多吃,尤其是三高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