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调教的韭菜-算法数据的陷阱

他人即天使

读者朋友们,双十一还过得好吧?

以前的双十一是11.11号那一天,今年的双十一是11.1号到11.11号,如果算上付定金就开始得更早了,我在想以后会不会每一天都是购物节。

毕竟,2018年中国单身人口就已经2.4亿,独居人口7700万,反正你又没对象,干脆花点钱给国家做贡献了。

这次经过购物网站的调教,我们已经习惯了总有一种方法让你跳进购物网站,steam更是“诱导消费”的老玩家了,买完了PUBG,还有逃离塔科夫推荐给你,吃鸡也要吃个够,谁也别想放假!

有心的商家可以进行用户画像,进而找出潜在购买者的,当然究竟会不会购买是个概率问题。

但是架不住基数够大的人口,丰富的用户信息,技术手段得当就能得到最高的流量。今年双十一,这个误差已经降到5%左右,甚至是凌晨下单,早上就能收货,这是因为系统提前预判你会下单。

网易严选刚表示要退出今年的双十一,大声呼吁理性消费,真的是天下奇事。但也保不齐是出不起推荐系统的使用费,又不会真的有人会跟钱过不去。当然,你相信严选很善良我也没意见。

但技术是无罪的,AI也好,推荐系统也罢,甚至是用户画像算法,都只是人类的工具,哪怕是人民日报用了都说好,2019年人民日报和第四范式就签约为其客户端搭建“主流媒体”的“主流推荐算法”。

不仅上流,还要主流。

懒人改变世界

怎么让营销节奏快起来是公关部门最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当你有很多SKU的时候。所谓的长尾理论延长的是利润曲线,但不必然带来小众物件的购买量上升。换句话说,长尾是对结果的总结,真正想让长尾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让小众产品卖出去。

整个一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推荐系统的数学推导就不放了,其实就是根据普遍性氛围、个人历史数据和你朋友的历史数据这三者去猜测你当下情境下会干什么,其实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数学表达。

比如,周末、开车、五环、加油站,如果你恰好用的是导航软件,那导航软件就可以根据这些要素去计算你是要去踏青还是会开上京藏高速去洗涤心灵。如果再加上长城哈弗、副驾驶有人、刚刚采购了一批食物,那可能是后者;如果是大众速腾、儿童座椅,那准了,你有更高几率去踏青。

而且随着AI发展,深度学习会让这些特征深度交互,发现人类都没注意到的交叉点。

曾经看过一个有趣的营销案例,说美国有一家超市发现尿片和啤酒的销量有正相关,然后干脆打了个捆绑销售,销量暴增。后来才搞明白,原来是爸爸们被赶去超市买尿片,心里气不过,就捎带手多拿一打啤酒。

类似这样的奇怪规律,在电商平台上会更多、更快地被发现。其实这也是跨平台数据转卖商业价值的真正来源,维度越多,用户画像的效果越好,反映到你的使用体验上,就是贼TM准,甚至软件比你还了解你。

你媳妇刚刚发消息说她想买裙子,然后五分钟后XX就开始给疯狂弹窗,提示你裙子大减价。

☉看人下菜,你猜你买的是不是最便宜的?

这叫增量实时更新。以前的推荐模型都是设定好的,比较死心眼,现在实时在线运行,根据你的行为及时调整,保证把你伺候的舒舒服服。

这里要谈本质,推荐系统是信息过载的最优解,当然是数学上的最优解,未必是你生活的最优解。比如你手贱浏览了兰博基尼,然后五元优惠券就到账,销售给你打电话让你明天去看车。

这个运行过程就是一套算法在用户——场景(情境)——海量物品三者之间进行匹配。用户是懒的,程序员也是懒的,只有资本永生,驱动着算法去推荐,每个人的购物APP界面都是不一样的,但目的是一样的,让你持续消费再消费。

消费和消费主义可不是一回事。消费是经济流通的最后一环,但消费主义培养的是低储蓄率的月光族,美国次贷危机也就是这么来的,大家都还不起钱就一起赖账呗。

当然,适度消费还是要的,韭菜的基本觉悟不能丢,把根留着就行。

信息流韭菜田

这套玩法要是用到信息流上呢?

信息过滤网最早不是我们搞的。给新闻贴标签是美国人先干的,人工干预事实一直存在,比如推特干预懂王的言论自由,甚至判定懂王不得发表自行胜选。

总算有人比特朗普自己更了解他自己了。

凡事皆一体两面,新闻属于公共领域,特朗普只是开胃菜,真正分解公共领域的还是个性化推荐引擎,更不要看新闻赚金币这种玩法了,简直是降维打击。

看新闻赚金币,隐含了两个对人性的判断:第一个是推荐系统变得主动了起来,因为用户有动力去自行磨砺自己刷新闻,带来的后果就是推荐系统越来越灵活,而代价不过每天是几块钱的成本,趣头条的每天稳客成本不会超过5块钱。

第二个是协同过滤越发强大。人是有复杂社会关系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除外,三口家庭,呼朋唤友,用户自己就会去进行裂变式传播,又省了一笔营销费。

后果就是由公及私信息质量的断崖式下降,因为在这种模式下,长尾是无穷无尽的,本来小众只是大众的补充,现在直接可以竖切社会,自己开垦韭菜田,一茬一茬春种秋收就行。

而人类的主体性就逐渐消失不见了,比如新闻事实核查网站,美国搞得如火如荼,原因就在于算法可以精巧的根据选民的特点投放广告,人成为算法的奴隶。

抖音胜利其实就在于个性,但个性这种“调性”是可以被可以制造的,又不是大白菜可以论斤称。调性说白了就是一种感觉,你其实无从判断,最后就会演化为从众,身边人说好那就是好,其他人觉得不好那是因为他们low。

豆瓣的小清新风格,知乎的高学历氛围,都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难道小清新就不能上快手摇一摇,精神小妹就没权利看山本耀司?

其实都是一种伪个性化,但是人家抖音、快手上市是板上钉钉的,希望不会暂缓,财务自由就靠你们了。

参考文献:

单身消费潜力不容小觑https://www.xinhuanet.com/fortune/2020-07/14/c_1126233680.htm#:~:text=%E6%A0%B9%E6%8D%AE%E6%B0%91%E6%94%BF%E9%83%A8%E7%9A%84%E6%95%B0%E6%8D%AE,%E6%B6%88%E8%B4%B9%E7%9A%84%E8%93%9D%E6%B5%B7%E7%BE%A4%E4%BD%93%E6%89%80%E5%9C%A8%E3%80%82

推荐系统https://www.jiqizhixin.com/graph/technologies/6ca1ea2d-6bca-45b7-9c93-725d288739c3

个性化推荐系统,必须关注的五大研究热点https://www.msra.cn/zh-cn/news/executivebylines/tech-bylines-personalized-recommendation-system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