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有哪些历史故事?

在故宫中有一个级别最高的宫殿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时期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据说太和殿是仿照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而成的,明朝时候叫奉天殿,后来改为皇极殿,等到清朝顺治年间才改名为太和殿。

很多人都以为太和殿在古代是皇帝用来上朝的地方,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在明清时期,太和殿只是一个用来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这两个地方上朝,所以被称为御门听政;如果出现什么重大事情或紧急情况需要召见大臣去乾清宫;如果登基的皇帝年龄太小,需要太后垂帘听政的话,一般都会在养心殿。

关于太和殿的历史故事有很多,比如太和殿修建完成之后非常容易招雷。从明永乐到清康熙三十六年的这280年里,太和殿就3次因雷击起火。关于明朝《湧幢小品》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永乐十八年有个姓胡的术士算出当时的奉天、华盖、谨身这三个大殿会在永乐十九年四月初八正午被毁。但是在永乐十九年四月初八正午,号称算无遗策的胡术士发现三大殿完好无损,一气之下服毒自尽了。谁知他才死没过几分钟,大殿就遭到雷击起火,这三座大殿很快就被烧毁了,都来不及救火。

除了这个历史故事之外,还有一个关于太和殿的历史趣闻。在清朝末代的时候,当时只有3岁的溥仪登基时,是由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亲自将他抱扶到太和殿宝座上的。在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鼓乐齐鸣的声音将只有3岁的小皇帝吓得哭闹不止,怎么哄都没用,直接嚷着要回家去。载沣当时急得满头大汗,哄着小皇帝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那些清朝大臣当时就觉得这句话不吉祥,没想到才过了3年,清政府就推翻了,载沣说的那句话果然被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