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与心理调适

音乐,不仅仅是好听,它可以缓减压力、放松心情,更有助于治疗各种身心疾病。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集音乐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医学和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学科。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它把多学科的知识、技能融合为一体,并借助于特定的音乐活动,在音乐治疗师和患者的共同参与下,通过音乐活动对人引发的生理、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体验,来达到保持、恢复、改善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目地。

一、音乐疗法定义及原理

音乐疗法定义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就是运用音乐的艺术手段所进行的心理的、生理的和社会活动治疗,也是一种康复、保健、教育的活动。

音乐的起源悠久,与人类的诞生和人类语言的形成密不可分。两千多年前,中国乐坛《乐记》言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也是人们心灵跳动的声音。音乐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音乐娱神悦性,宣调气血,自古以来就是治病的良方。

人类很早就已经认识到,音乐与疾病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治疗方法之一。在人类社会早期,关于音乐治疗疾病的观念,是通过迷信仪式反映出来的。我国古籍《群经音辨》中有“乐,治也”之说,明确了音乐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

公元前五世纪时,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指出了音乐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他认为音乐是:“有用于医疗心中忧郁和内心病症的旋律…”。并称之为“音乐医学”和音乐的“净化”作用。

亚里士多德也积极评价了音乐的医疗价值,认为情绪失去控制的病人“听了曲调后会心醉神迷,于是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如同受到了一次医术或洗肠治疗似的”。

苏格拉底:令人欣喜若狂的音乐具有松弛缓解的作用。他把松散的和声视为“令人陶醉的和声,并不是当时的陶醉,而是欣喜消失后的一种陶醉”。

音乐治疗原理

大量实验研究结果都表明,主导音乐活动主要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许多情绪和行为都在右半球控制之下。音乐的特点在于对右半球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音乐的交流或传递作用,能沟通人的内心世界,使情绪或行为得到调节,这是音乐治疗原理的重要依据。

音乐刺激的内在机制是物理性的,我们通过听觉器官感觉到声音,听觉器官的神经纤维把声音信号传导至丘脑和大脑的皮层系统,使它们立即处于兴奋状态。机体对音乐的某些物理反应包括自发的、无控制的反射,当我们听音乐时, 当音乐加速,呼吸也随之加快,这就是无意识反射。一定的音乐成份,可以明显地影响神经系统,音乐对情绪的冲击会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如血液循环,心率及呼吸过程的变化。

科学家们用先进的实验方法测出,人体皮肤表面的细胞都在做微小的振动,这种微小的振动简称“微振”。实际上,人体全身所有的细胞都在做这样的“微振”,心脏、大脑、胃肠等处细胞的这种微振更为突出。在大脑皮层的统一指挥下,周身所有细胞都在按一定节奏作微振运动,合成一个非常协调的全身细胞大合唱。当一定节奏的音乐作用于人体时,如果这首音乐的节奏和人体生理上的“微振”节拍合拍时,两者便发生了共振,体内的微振加强,导致人体产生快感,音乐则是带来这种快感的媒介。当身体机能失调后,体内微振也就处于不正常状态。这时我们科学地选择某一音乐,有意识地借助音乐的力量,调整体内微振活动,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以治愈疾病。

二、音乐与情感 、行为

音乐是一种能表达人类感情的艺术,它对人的情绪以及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能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改善情绪和精神状态,解除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给人带来的精神紧张,解除坎坷的生活,不幸的遭遇所造成的内心焦虑不安、忧郁等,使人恢复健康愉快的心境。音乐还有镇静、镇痛、催眠等作用,甚至能在某种程度上代替药物。而这种治疗作用,是通过影响人的情感、行为来实现的。

音乐对人的情绪影响,既与音乐的整体有关,又与音乐要素密切联系。人的情感往往会随着音乐的音高变化而起伏波动,高音易使人情绪高涨,低音易使人压抑,中音会使人舒畅平静;较强的音响展现力量,令人振奋;较轻的响声虚弱宁静;中等的响度使人感到温暖随和。

音乐的要素影响着人的情绪。旋律能唤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和许多美妙的想象;协和的和弦带给人的是丰满和谐,不协和的和弦带给人的是尖锐、紧张;二拍子的进行曲带给人的是步伐坚定的感觉,三拍子的舞曲给人带来欣然的跳跃。音色富有表现力,奇妙的音色给人以魔幻般的感觉,小提琴的音色使人感到秀丽,萨克斯管的音色使人感到哀怨忧伤,优美的人声带来活力。音高、音色、旋律、节奏和调式,各层次的音量力度以及众多的要素相结合,音乐带给人的情感变化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而这些正是音乐治疗所需要的。

三、音乐治疗的实施

音乐治疗的过程一般包括四个主要步骤:确定求助者问题所在(评估);制订治疗目标;根据治疗目标制订与病人的生理、智力、音乐能力相适应的音乐活动;实施并评价病人的反应。

乐曲的选择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爱好、情感、处境不同,因此对音乐的喜好、选择也不同。在进行音乐疗法之前,首先要选择符合自己性情的音乐,并注意“平衡性”。

就像食物时蔬菜、鱼肉、水果、豆制品等营养成分要合理搭配一样,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乐曲的同时注意保持平衡性,即音乐的“阴与阳”“静与动”“强与弱”等。

音乐疗法中的乐曲选择须符合以下两个标准:

(1)低音厚实深沉,内容丰富;中、高音的音色要有透明感,像阳光透射过窗户一样,具有感染力。

(2)音乐中的三要素即响度、音频、音色三个方面要有和谐感。

四、进行音乐疗法注意事项

在进行音乐疗法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环境和作好心理准备:

(1)室内的光线要明亮柔和,不要过于幽暗。空气要清新,最好室内有些花草植物,使环境富有生气。

(2)在开始聆听音乐前最好洗一把脸,清醒一下头脑;或者搓热双手,用掌心按摩颜面几分钟,效果会更好。

(3)闭目养神,静坐片刻,或做几次深呼吸运动。

(4)在聆听音乐时心理状态不同,效果也不相同,这是因为音乐选择和鉴赏是一种智力活动。采用积极的态度可导致情绪智力良性化。

五、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调适中的作用

1、音乐艺术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起到缓解忧郁、消除紧张、宣泄情绪的作用。将音乐融入大学校园文化之中,形成浓郁的音乐文化气氛,具体措施包括:组建学生音乐社团、开放音乐广场、成立音乐艺术沙龙、开设音乐图书馆、开办音乐欣赏讲座。

2、音乐是自我表现和情绪释放的方式,在自我表现和自我释放后,情绪转入有意识的平静状态。音乐艺术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需要,它为大学生提供情绪宣泄的出口,可将个体代入自我意识深处,探索和发现内在自我,从而达到心理调节的效果。

3、通过音乐欣赏这一特殊的艺术渠道,进行大学生心理调适,形成课内与课外,指导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使他们情感得以抒发、情绪得以释放,好的心理状态得以恢复与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