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爱我的孩子,但我真的后悔生了他!养育倦怠期你经历过吗

自从有了娃,时间就不再是自己了!

你好累好想躲起来休息一会儿,但你不能你得带娃;

你从微信的姐妹群里渐渐淡出,喝喝下午茶都成为奢侈;

你每天不是上班就是带娃,连轴转让你觉得好想喘一口气。

太多这样无奈又辛酸的时刻,交织在一起,让你有某一瞬间,真的很后悔:为什么我要生孩子呢?我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吗?但心底又有一个善良的声音在反驳你:“你怎么能这样?母爱难道不应该是最无私最伟大的吗?”

这其实是很多女人当妈后的最最最真实的写照!被带娃的压力所束缚,很想挣脱这种束缚又没法挣脱,很矛盾又很难过的心态。而且,这种难受还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否则很容易被贴上“不负责任妈妈”的标签。旁人的眼中,妈妈就应该是超人,怎么能后悔生孩子呢?

但科学又告诉我们,当你愿意诚实地面对自己,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甚至每个妈妈都会碰到。虽然妈妈们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他是我的孩子,我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我是不是病了?

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尔纳·多纳斯(Orna Donath)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后悔成为母亲”的调研,结果显示,不论年龄多大,有怎样的经济条件,婚姻状况,知识背景,女性都有可能后悔成为母亲。

美国作家Anne Lamott把妈妈们一种近乎“路怒症”的情绪——在某一时刻,突然觉得自己的孩子非常讨厌,称为“母怒症”。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是有原因的!如下我们一起来探讨。

先来看一张图,新生儿父母催产素变化示意图。从三条曲线的走势可以看出,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催产素是会发生变化的,并且父母双方还会相互影响。对妈妈来说,孩子出生后由于分娩行为的影响,催产素水平不断上升,但上升之后只能靠哺乳的刺激才能维持在一个高水平。哺乳结束后,催产素水平就开始直线下降了。

催产素,作为一种肽类激素,其生理作用是: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在分娩过程中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同时还有促进母爱的作用。所以说,催产素对于母婴亲密关系的形成以及降低母亲压力反应都有重要的作用。母亲看到孩子的第一眼都会莫名地感动到掉泪,照顾宝宝几个月后又容易出现养育倦怠期,其实很可能是催产素在起作用。

特别是,现在“丧偶式育儿”的家庭很多,很多老公习惯于生娃前的自由自在,舍不得放下手机来陪伴孩子,养娃的重担基本都落在妈妈身上,才更加剧妈妈的养育倦怠感。因为,催产素的另一来源就是老公了,当看到老公不愿意跟你一起带孩子,妈妈的失落感更甚了,催产素更少了,对孩子的爱就感觉好像少了好几分。再加上妈妈的负担更重了,既要当妈又要当爸,休息不够也会导致妈妈的力不从心。

所以亲爱的宝妈,当你出现“后悔生孩子”的状态,别害怕!这是很正常的心理状况,我们只要懂得这个道理,用正确的方向去努力,我们是会慢慢恢复到一个理想状态的。

首先,宝妈不要对自己太苛刻。正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完美的妈妈只能是电视剧的人设(比如《三十而已》的顾佳),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要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尽可能了解和满足娃的需求,让娃吃饱睡好不生病,就足够了。至于什么天赋的开发,萌娃的打扮技巧、家庭关系的和谐相处等等,这些就尽力做好就行了。给自己相对宽松的要求,是学着给自己减轻心理负担,更是一种智慧。

其次,妈妈不必事事躬亲。有的妈妈虽然觉得自己带娃累,但是别人帮带又不放心,还是自己硬扛,不敢生病不敢崩溃,娃需要你娃不能没有你。事实上,现在宝妈一般都不是全职的家庭主妇,需要上班挣钱养家,带娃上班一起,怎么忙得过来?必定是捉襟见肘,渴了没时间喝水,饿了没办法吃一口热饭,硬生生把自己的身体折腾得很糟糕。除了心态要摆正,说服自己不必当完美妈妈,行动上也不必事事躬亲,适当放手给亲人,哪怕他们做得没有你好。

再次,带娃一定要拉上老公一起。娃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带娃理所当然应该两个人一起。我们看看身边的各种案例,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的缺席,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受到打击,缺失一部分爱与温暖。因为男女思维方式不同,爸妈带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陪娃玩同一个玩具,爸爸可能侧重让宝宝体验玩具不同动作的展示,而妈妈则更侧重宝宝从玩具中学到点什么。而且带娃这种事,越不带就越不想带,离得就越来越远,所以一定在娃娃出生后,就要跟老公一起带娃。

最后,妈妈还要学会爱自己。如果自己都不爱自己,谁还会爱你?每一个妈妈都应该散发着光芒,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会打扮自己,会提升自己,而不是因为带娃就把自己变成灰头土脸的黄脸婆妈妈。娃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你还是你,并且更好的你会更打动娃,让娃更崇拜你的同时也会学着成为光彩耀人的你。

养育倦怠期,你我皆有,正视不害怕!

带娃困扰时,看看此文,自信且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