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为何疯狂修筑了36万个碉堡?

阿尔巴尼亚,一个仅有2.8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小国家,人口也不多,约三百多万的样子。可是,在这样一小片土地上,却可以看到一个连一个的碉堡,据说总数达到36万个!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这么小一个国家会修这么多碉堡呢?

阿尔巴尼亚国土并不大,他们为什么要修这么多碉堡呢?

此事说来话长,先说说阿尔巴尼亚的难处。他们这些碉堡是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当时的阿尔巴尼亚比现在还要穷,还要困难。

但是,国家小也不意味着向强权妥协,当时阿尔巴尼亚与美国、苏联等大国不睦。这也是有原因的,当时阿尔巴尼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我们国家关系亲密。可这个时候苏联与我国产生裂痕,于是,阿尔巴尼亚毅然选择了站队我国。

不得不说一句,这对于阿尔巴尼亚来说是一个困难的抉择,但对于他们的前进方向来说,也是无比正确的。我们没理由不为这样坚定又果断的小国家点赞,它值得我们佩服!

既然选择了与大国对峙,那就得时刻做好战斗的准备。你想一想,阿尔巴尼亚当时又不富裕,国家资源也无力开发,军事方面如何有能力承受?

为了不坐等挨打,阿尔巴尼亚的领导人霍查认为,想要自保与对付外敌,碉堡是最好的军事防御工事。所以发起了大修碉堡,自守家园的计划。

当然,霍查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不但认为自己的周边国家对自己不利,美国、苏联要防备,同时,也最终与我们国家闹翻了。在这里我们不评价霍查及其能力,只在说碉堡事件时,顺口一提。

于是,一场大修碉堡的行动展开了,阿尔巴尼亚动用了全民力量,不管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全都为碉堡服务。或房前,或屋后,或田间地头,或海岸沙滩,或明或暗,或单一或群体,一个又一个碉堡被修起来。

以阿尔巴尼亚当时的国力,最终他们竟然耗费了1.75亿美元的巨资来打造这些碉堡,至于每一个碉堡的造价,直接达到了两百多美元。试想想,当时可是人民吃饱都成问题,大力修建这么多的碉堡是何等的手段?

不过,当时阿尔巴尼亚和我们国家还很友好,所以对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援助,从钢筋到水泥,都有着我们国家的痕迹。这些碉堡可能最能说明当时阿尔巴尼亚与我国的关系了吧,可惜这些都在后来被推翻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就是阿尔巴尼亚为何这么多碉堡的原因:将世界当成了假想敌,然后大力修建工事。另外,我们不由得要问,这么多年过去,阿尔巴尼亚的碉堡都没派上用场,他们要怎么来处理这些碉堡呢?这算问到了点子上,不过却没霍查什么事了。

这些碉堡在今天是什么下场呢?阿尔巴尼亚真的有苦难言

当时间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世界格局出现大改变,阿尔巴尼亚才明白,碉堡有什么用呀,发展这些不如大力发展经济,毕竟吃不饱饭什么都是白说。

这时问题就来了,那些处于地面上的大大小小的碉堡就成了挡路石。为什么?因为阿尔巴尼亚就这么小,一个碉堡的占地面积都那么大,据说最小的碉堡可以容纳一到两个人,而最大的碉堡则可容纳几十人,几百人。它们都呈圆锅状突出于地面,将有限的耕地都占据了,别说耕种,就是想要用来造点什么都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尔巴尼亚就如同一个碉堡之国,特别是从高处望下去,一眼望不到头的“水泥馒头”。它们不但坚固、厚实,而且占地特别多,什么样的建筑与耕种能绕过它们而顺利得到开发呢?

因此,为了发展经济,改观国民生活现状,碉堡的拆除工作就被推上了日程。但这不是一个小工程,全国有36个碉堡呢,而且手工拆除也不现实,太结实了。因此,阿尔巴尼亚人民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来修建它们,如今又不得不废去若干年的时间来拆除它们。

当年,参加单兵碉堡设计的工程师,现在就重新参加了拆除碉堡工作。这虽然有些讽刺,但不得不说解铃还需系铃人。你说这是何苦来,如果霍查还在位的话,那他该如何来讲这件事情呢?

虽然说拆除碉堡比不上修建的造价高,但也是耗时耗力又耗财的事。据说拆一座碉堡需要一天的时间,而人员则至少十个人。这工作量是多么沉重可想而知,但又不得不面对。重要的是,当地人为了废物利用,还将一些碉堡用作收纳室,里面废物、垃圾堆得满满的,想要清理就更难了。

好在阿尔巴尼亚人因祸得福,2004年的时候,人们在拆除碉堡时发现了一处美军留下的武器库,就是曾经被报道过的16吨芥子气罐事件。为此,阿尔巴尼亚人民借机发挥,在美国强行讨来了销毁、赔偿费2000万美元。

有了这样一笔意外之财,阿尔巴尼亚人民总算可以添置一些工具来对大大小小的碉堡进行拆除。但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据统计,到2014年,阿尔巴尼亚的碉堡已经被清除了一半的样子。

可是,关于拆除碉堡后来又突生意外,阿尔巴尼亚政府发表声明:这些碉堡应该是政府的公共财产,不得私自拆除,不然就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因为它成了一种时代的印迹,成为人们参观、浏览的建筑。真的想要拆除已经不那么现实了,政府还试图将它们卖给私人,如此若想要再一一拆除的话,可能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