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0年的美国没有第三个党当政?

今年又是美国的大选年,而且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大选年,因为两个候选人的年龄组合破了记录,1946年生的特朗普已经74岁了,而另一个主要候选人拜登,则比他还要年长4岁,现年78。

也就是说,美国人必须从两位七旬老者里面选一位当总统,这恐怕不是多数美国人所愿意的。毕竟作为世界第一强国,总统年纪太大,精力跟不上,肯定是有影响的。

其实严格来说,今年的总统候选人并不止特朗普和拜登两人,而是有很多。只不过,剩下的所谓总统候选人,是不会受到多少关注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几率当选。从历史来看,总统只可能在共和党和民主党提名的候选人里选出,而不可能是其他任何小党,或者独立候选人。

200年来,美国从未出现第三党执政

两党轮流坐庄的传统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后不久。赢得独立战争后,华盛顿成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并在4年后成功连任。

作为国父,华盛顿虽然坚持总统连任不能超过两届(他当完8年总统后就毅然退下,没再谋求第三个任期),却非常反对划分党派,他觉得党派分歧会损害国家利益。

可不管华盛顿愿意不愿意,美国还是出现了党派分歧,而且就出现在他的任期内,一派为联邦党,另一派则是反联邦党及其支持者。从那以后,美国的总统就在两个党派之间轮流产生,只是后来联邦党消失,反联邦党则演变并分化出了今天的共和党和民主党。

建国两百多年来,美国历任总统就一直从两党推出的候选人里选出,尽管每年都有很多其他党派提名的候选人,也有一些独立候选人,但这些人从未当选,甚至从未对大选产生过实质性的影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答案就在美国特殊的选举制度中。

美国的重要选举都采用“多数制”,决定了只能一党独大或者两党轮流坐庄

美国之所以会出现两党轮流执政,第三党永无出头之日的现象,是因为这个国家的所有重要选举都采用了“多数制”。虽然都是民主选举,但不同国家的选举制度是不一样的,主要分为多数制和比例代表制两种。

多数制就是赢者通吃。假设一个选区能够提供10个席位,并且有10000张普选票,那么按照多数制,极端情况下,获得5001张普选票的那位候选人就将赢得该选区的所有席位,即便只有两人参选,而且另一位候选人获得了剩下的4999张普选票。从实际支持率上看,两位候选人是不相上下的,可由于采取了多数制,结果就会彻底倒向微弱优势胜出的一方。

而比例代表制则是另外一种结果,候选人获得多少选票,就将相应得到多少席位。比如某一位候选人获得2000张选票,那他就能得到两个席位,至于剩下的8000张选票,哪怕都被另一位候选人全部斩获,这一方也只能得到剩下的8个席位。

不难看出,在采取多数制的选举下,只可能出现一党独大或者两个大党的情况,因为任何一个第三党都是没有可能获得多数普选票的,除非它能够一夜壮大。

在一个成熟的民主社会里,这显然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因为一个新的党派要想取得足够的影响力,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才能收获一定数量人群的支持。反之,如果采用的是比例代表制,那小党就有机会,因为哪怕它只获得5%的普选票,也能拥有5%的影响力。

两党制并非另类独裁,而是在不断吸收新的政治势力

既然在美国第三党永无出头之日,那所谓的民主选举,岂非一句空话?两党轮流坐庄,不就是一种另类的独裁吗?反正不管选民乐意不乐意,都只能从这两个党里选,这样的选举,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无论多数制,还是比例代表制,只要选举是透明公正的,结果就不会差太远。因为所谓的两党轮流执政,并不代表只有两个政治团体获利,而是所有的政治势力都可以发挥影响力。虽然名义上只有两个党可以获得执政权,但实际上,这两个党的政治理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直在变,甚至可能发生彻底的转变。

比如南北战争时期的民主党,内部有一派势力是支持蓄奴的,理念上是落后于当时的共和党,可今天的民主党,却代表了进步势力的声音,反倒是共和党,成了保守势力的代言人。既然政党的理念不固定,被代表利益的人群自然也不固定,当然就和另类独裁扯不上关系了。

事实上,美国两个大党的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比如现在的共和党内,反对特朗普的声音就不小,而民主党内,桑德斯明显要比希拉里、拜登等建制派左得多。所以美国的两个大党,实际上就是一些理念相近的政治势力抱团的结果。

这也意味着,一个新生的政治势力,要想通过美国的选举制度发挥影响力,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加入理念相近的一个大党(民主党或共和党),而非自立门户创建新党。

随着新势力的不断加入,两个大党的政治光谱也将逐渐转动,直到有一天,量变引起质变,政党的核心理念来个180度的大转弯也未必没有可能。所以说,美国不是从来没有第三党当政,而是任何可能当政的“第三党”,都已经被吸收进两个传统大党里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