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成不能打的“套路”:中国剑术发展简史

剑作为“百兵之君”,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直是一种有着特殊地位的武器。“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代表了中国人对剑的一种普遍认识。“醉里挑灯看剑”、“十年磨一剑”等诗词俗语,无一不代表了在文人雅士中,剑的超绝地位。而使用“百兵之君”的技术也就是剑术,也几经发展变迁,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一般来说,剑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吴越地区,那时的剑以青铜铸造而成,长度普遍在50厘米左右,越王勾践剑就是这种剑的典型。

在春秋末期,钢铁长剑出现了,因为钢铁的性能关系,钢铁长剑由锻打而成,长度可以达到一米左右,这便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尺剑”。这种铁剑在汉代大量出土,考虑到秦汉间隔不远,所以秦代应该也有相当数量,秦陵兵马俑中的青铜长剑,便是这种钢铁长剑的模型。    

剑的变化必然导致剑术的变化与发展,中国剑术的第一次大发展,就是在钢铁长剑出现的背景下开始的。在青铜剑时代,因为那时的剑长度普遍较短、剑身较宽,因为材料的关系重量也较高,普遍在3—5斤左右,剑刃弧度较大,除了适合击刺以外也适合劈砍。所以那时的剑术,除了在近距离刺击地方要害之外,在较远的距离则以敌方的武器为目标,劈砍对方的武器使其武器毁坏,进而攻击敌人自身。

这种剑术以力量作为基础,春秋时期留下的有关战争的绘画,持剑武士皆高举宝剑作砍杀的姿势,便是这种剑术的反映。而在一些文献中,对这种剑术下对剑的要求也作出了记载,《墨子》中载:“刺则入、击则断,旁击而不折,此剑之利也”,间接表述了青铜剑术的主要攻击方式和对剑性能的要求.

进入铁剑时代以后,因为剑的长度大大增加,普遍达到三尺即1米,重量也有所减轻,所以剑术也随之发生改变。这时的剑术又力量型的砍杀向技巧型所转变,主要的攻击方式变为直接攻击敌方身体的要害,胸口、脖颈成为了主要的攻击方向,正如同《庄子》中所描绘的“上斩颈领,下决肝肺”。

铁剑的普及是在汉代完成的,因为铁剑的普及,铁剑的剑术也大有发展,剪、撩、提、挂、拨、云、斩、压、抹、挑等攻击方式铁剑都可以使用,于是攻击敌方持剑手的攻击方式也渐渐发展起来,剑法在这一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又因为钢铁长剑的重量相比青铜剑大大减轻,女子也可以使用,是故在这一时期,女子用剑也多了起来,各种武侠小说中频频出现的手持长剑闯荡江湖的侠女,终于有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进入唐代,剑术又产生了新的变化,“飞剑”也就是掷剑术流行了起来。可能和很多人的想象有些偏差,唐王朝并非是一个完全尚武的王朝.因为开元盛世的长期和平,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一股严重的“重文轻武”的风气,就连剑这种武器也逐渐变为文人的装饰。文人雅士们纷纷佩戴宝剑,但是却不擅使用。

这股风气影响到剑术,便是秦汉以来的格斗剑术进入低潮,表演性质强的掷剑术流行起来。其形式顾名思义,就是将剑抛上高空并用手接住,追求刺激的效果。据传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请当时的著名剑术家裴旻表演剑术,裴旻“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生动的描绘了当时流行的掷剑术的风貌。

但掷剑术也并非在实战中毫无价值,如短剑的掷剑术就将目标定在了“飞剑杀敌”上,最终发展成为了一种暗器手法。相传唐代著名的刺客聂隐娘,曾与一女尼学习剑术,经过三年的学习,“刺鹰隼无不中”,所使用的剑只有五寸,明显是一种将短剑作为暗器投掷杀伤对方的掷剑术。

明朝建立后,实战剑术又重新发展起来。这与明朝社会动荡的背景分不开.有明一朝将近三百年,虽然持续时间很长,但是总体上缺乏政局长期稳定的时期,始终处于或强或弱的动荡之中。北方的蒙古、南方的倭寇,合成“北虏南倭”长期威胁明朝的边境,甚至一度对明朝首都造成了威胁。这些因素都促使明代的习武风气发展起来,格斗剑术也重新开始复兴。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剑术也随着“南倭”即倭寇进入了中国。当时的日本倭寇因为身形矮小,于是便使用巨大的武器来弥补体型上的劣势。倭寇所使用的刀剑也并非常见的“三尺剑”,而是至少长达五尺的巨剑,按照现在的分类,属于野太刀的范畴。使用这种野太刀的刀法,在当时被称为“倭刀法”。根据记载,使用野太刀的倭寇“左右跳跃,奇诈诡秘”,又因为其较大的自重,使当时的明军“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使明朝军队大感头疼。

明军为了对付这种野太刀,想到了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针对这种野太刀将军队编为特别的战术小队克制野太刀,这就是著名的“鸳鸯阵”;另一个办法是以毒攻毒,使用野太刀对付野太刀,于是明军也开始修习野太刀的刀法,并投入到战场之中。最终,双管齐下,倭寇之乱最终被明朝所平定。而野太刀的刀法,也进入了“中原武林”。

进入清代,剑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总结的时期,但是曾经的高尚地位不复存在,变为了普通兵器的一种。佩戴宝剑、学习剑术,也成了“江湖人”的特征,上层知识分子之间不再以此为“雅号”,其内在原因可能与满清的“禁武”政策有关。在这种背景下,剑术的地位有所下降,成为了各门各派武术中的“健身技”,变成一种锻炼身体协调性和加强身体素质的方法,这种变化随之带来的,就是武术的“套路化”。

套路是指将剑术中的“招式”以固定的顺序使出,她被创制出来,其本来目的是能保存下门派剑术的招式,培养修习者的身体协调性和增强其身体素质,也有培养身体反应的目的在其中,更可以保证练习者的安全。但是自近代以来,兴起了一种“只教套路”的风潮。这导致学习套路的人,对于在与人的比剑中根本不知道该使用哪些招式来应对,相当于在数学学习中空背公式定理,但是不教授在哪些数学题中应用,其结果就是武术变成了一种特别形式的表演。所以,套路在当下这个对剑术提出“实战”要求的时代沦为了笑柄。但是近些年,“实战中国剑术”有所发展,剑术有了重回“实战武技”的可能性。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