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能抢欧亚猞猁的食物吗?

之前动物志讲到,欧亚猞猁通过频繁攻击年幼、怀孕或虚弱的狼,对狼种群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然而,这仅仅是狼与猞猁种间竞争的一个方面。今天动物志要为大家介绍的,是狼群抢劫猞猁的食物。

今年年初,白俄罗斯动物学家瓦迪姆·西多罗维奇的两名助手,一对钟爱猞猁的野生动物爱好者夫妇,埃尔斯·拉维森和汉斯·范·洛伊,在纳利博基森林遇见了一起狼抢劫猞猁的事件。两只狼赶走了猞猁一家子,抢走了它们猎杀的狍子。我们今天的这篇文章从这个故事开始,下面内容摘自研究人员的野外探险日志,原文有删减。下图为埃尔斯和汉斯夫妇。

2018年2月7日,星期三。研究人员一行在雪地上发现了新鲜的猞猁脚印,是只名叫维埃拉尼卡的猞猁妈妈和她的两只宝宝留下的。两只小猞猁一大一小,小的还不到一岁,大的是母亲的上一胎幼仔,还没离开母亲独立生活。研究人员分头行动,一队前往猞猁来的方向,一对跟着猞猁走。

埃尔斯和汉斯就负责跟着猞猁脚印。一路上猞猁母子三个的脚印清晰可见,路边上有一些猞猁妈妈磨蹭小树的痕迹。其中一只小猞猁胆子更大,经常与妈妈分开,但走不了多远就重新会合。

猞猁并不总是走对人来说好走的道儿,它们会从无法支撑人体体重的冰上走过,穿过灌木丛,跳过人跳不过去的沟渠。这对它们来说轻而易举。研究人员必须利用一些河狸建的堤坝和草堆跟上它们。下图为猞猁妈妈和两只小猞猁的脚印。

过了一会儿,一队狼的脚印从另一个方向出现,并跟上了猞猁脚印。埃尔斯和汉斯无法计数狼的数量,因为它们总是来来回回地走。前面的路非常泥泞,但汉斯还是坚持继续前行,两名研究人员最终再次跟上了猞猁的脚印。

埃尔斯和汉斯来到了一块高地,听到了乌鸦的叫声,他们看到两只乌鸦在头顶上徘徊。忽然,埃尔斯悄声说:"汉斯,抬头往前看,前面有东西站在那里……"在他们前面100米,有个被桦树挡住了一半的身子,只能看到红棕色的背和毛茸茸的尾巴根。这一定不是马鹿,也不是驼鹿。埃尔斯意识到他们见到了做梦也见不到的情景,他对汉斯耳语:"是狼……"

这只狼抬起头并四下张望。哇,好一只大狼,它有着大大的脑袋和浓密的体毛!"有两只狼!"几米之外,另一只狼从树林里走出来,也抬起头张望着。两名研究者一动也不敢动,有时候,他们感到与野狼四目相对。一只狼从鹿尸上撕下一块肉,鹿的肋骨清晰可见。显然,这是个刚被捕获不久的猎物。

可能是汉斯拍照的时候弄出了些声音,也可能是他们处在了微风的上风位,两只狼再次抬起了头,望向两名研究人员所在的方位,用鼻子在空气中嗅闻。显然,大灰狼发现了他们!

如一般人所想的不一样,狼很少袭击人。因此野外遇到大灰狼也不是件很危险的事情。过了三四分钟,两只狼就走了。人类是令它们畏惧的对手,它们宁愿放弃到嘴的食物,也要躲避人类。

猎物尸体处如同一个犯罪案发现场。被杀的是一只狍子,已经被吃了大半,后腿、一只前腿和部分胸部还在,头部已经不见了。周围狼和猞猁脚印都清晰可见。研究人员在尸体外几米远发现了猎杀现场,掉落了大量灰色的毛,小松树和地面上有血迹,狍的肠子被掏出来。还发现了猞猁的卧迹,周围有大量的猞猁脚印。三只猞猁的脚印分开了,只有一只在走动。研究人员猜测,是猞猁妈妈维埃拉尼卡独自猎杀了狍子,两只幼仔在一边躲起来了。下图为狍尸。

埃尔斯和汉斯将动物学家瓦迪姆先生带了过来。研究人员又在一棵树冠茂密的小松树下发现了猞猁妈妈的另一处卧迹,离狍被杀的地方不远。瓦迪姆推测,这是猞猁埋伏、突袭的地方。后来乌鸦发现了猎物尸体,它们的叫声把狼引来。瓦迪姆先生在狍尸附近架设了相机陷阱。下图就是猞猁妈妈埋伏的卧迹。

2018年2月8日,星期四。研究人员是午饭后赶过去的,路边发现了狼的脚印,狍的尸体竟不翼而飞!检查相机陷阱发现,昨晚就在人们离开后一个半小时,猞猁妈妈出现了!也许她一直在附近盯着研究人员呢。又过了一个小时,两只小猞猁也出现了。下图为相机陷阱拍下的画面,猞猁一家回来进食啦!

瓦迪姆·西多罗维奇根据现场所有的痕迹还原了这一系列事件的全过程。猞猁妈妈发现了狍群,埋伏在小松树下。待一只狍走近后,她将其捕杀,之后呼唤躲在300米外的两只小猞猁来吃。然而好事多磨,猞猁一家刚开始吃就被乌鸦发现了。它们的尖叫声引来了狼。狼赶走了猞猁一家,强占了猎物。但猞猁没走远。后来埃尔斯和汉斯的出现惊跑了狼,研究人员都离开以后,猞猁一家又回来吃了一整晚。第二天下午,狼又回来了,发现猎物所剩无几,就把剩下的都吃光了。

上世纪末至今年,瓦迪姆·西多罗维奇在纳利博基森林和帕齐埃森林还发现了另外三起狼抢走猞猁猎物的事件。

第一起事件中,猞猁妈妈带着三只幼仔刚刚捕获了一只狍子并开始吃,一群六只的狼群就出现了。狼群抢走了猎物,将猞猁赶上了桦树,并吃掉了整具鹿尸。猞猁妈妈和三只孩子都平安无事,没有被群狼伤到。狼群包围了猞猁一家避难的这颗桦树,并待了很久;而猞猁一家一直坐在树上,直到狼离开。动物学家事后根据动物在雪地上的踪迹还原了这起事件,可能是猞猁妈妈捕杀狍子过程中后者的叫声被附近的群狼听到了,霸道的群狼赶来抢劫了猞猁一家,并试图伤害它们。机敏的猞猁爬上树幸免于难。

第二起和第三起事件都是独猞猁捕杀了一只小马鹿,之后被狼群抢走了,鹿尸的大部分都被狼享用了。不过当狼离开猎物时,猞猁就会回来吃。这两个例子看起来都是乌鸦发现了猞猁捕杀的马鹿尸体,它们的叫声吸引了狼群。

这里动物志要给大家讲一个狼与猞猁的重要区别。狼是一种较为"粗线条"的动物,不像猞猁那么"过日子"。狼捕到猎物以后,吃饱了就会离开,等饿了再回来吃;而欧亚猞猁则会把没吃完的猎物藏起来,并就在附近积极地守卫自己的猎物。

这个区别决定了小型食肉动物对它们的态度。赤狐对狼的足迹和猎物很感兴趣,甚至敢主要跟着狼吃剩饭。然而,赤狐从不敢跟踪猞猁,更别说去蹭猞猁的饭了。狡猾的赤狐知道,它们最可怕的天敌猞猁多半就隐蔽在附近,后者行动敏捷、擅长爬树,随时可能要自己小命。只有当确信猞猁彻底放弃食物以后,赤狐才敢前去吃剩饭。

通过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猞猁被狼抢走猎物的事并不罕见。尤其是在冬季,这个季节狼常常集合成大群,且狼崽已经长大一些了,它们不再怕独行的猞猁;而冬季灌木凋零,不利于猞猁隐蔽,雪地踪迹也容易暴露猞猁行踪。凭借群体优势,狼群能轻易赶走猞猁。但猞猁通常并不会走远,等狼吃饱喝足离去以后还会回来继续吃。狼抢劫猞猁猎物,也是它们种间关系重要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