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最牛的山,山上有少数民族刻在岩石的画,冬天还能看瀑布吗?

一直对贺兰山有一份很特殊的感情,因为在这里度过了半个童年,在很多人的眼里,这里近似荒芜,但是对于我,却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回忆。贺兰山很有名,倒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古迹名胜,而是因为岳飞的满江红里“踏破贺兰石阙,同饮匈奴血”,贺兰山没有华山的凶险奇崛,没有泰山的雄伟大气,也没有崂山的灵秀俊逸,但却在荒凉的背后,有一丝神秘与沧桑。山上有少数民族刻下的画,尤其是在冬季,还能看到绝美的冰瀑布!

原创声明:本文由旅游之后编辑小旅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亲爱的爱旅游的小伙伴,很高兴今天给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闻,虽然你们不能跟小旅一起体验旅行过程中激动和快乐,但是小旅会用最真实、最真情的感受,写出更好的文章,让你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乐趣;在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地方去旅行,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小旅愿陪你走完这一场!

车一路往贺兰山行驶,我想念的贺兰山它就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了,你说我这是什么病态的痴迷!我好像已经可以听见岳飞将军那气壮山河的声音了,一般到贺兰山游览有两部分,一个是银川世界岩画展览馆,一个是上贺兰山,游览贺兰山岩画。景区在改造施工,走进一小段,就进不去了,看到的贺兰山岩画不多。只有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才能对岩画发表意见,我只能用照片记录这次贺兰山之行。

贺兰山在远处看总是觉得浑然一色,只要天气晴好时会泛着“兰”色幽光,不觉得“她”有多么雄伟或是险俊。冬季南北的大小山差异很明显,南方的走到跟前依然翠绿挺拔,绿色的植物与山融合,即便是怪石山或土山只要有翠色就总是非常有吸引的感觉,而北方的山总是看着无棱角,呈现三角形形状相互连接延绵几十公里或几百公里,没有什么高大的植物,就是些沙棘、普通草科植物、偶尔看到一棵长在山间的小树都会感觉很厉害。

入眼的是残存的陵台,背后是没有任何色彩点缀的贺兰山。脚踩在沙砾的土地上,皮鞋和沙砾摩擦的声音,我很是喜欢这种荒凉辽阔,现在,我来了,我就站在这里,我突然的很想向贺兰山打个招呼,对着贺兰山,我用生平最大力气的吼声:你好,贺兰山!我超大分贝的招呼是打扰了这安静,可是我就是想来个撒疯的快乐!

从这个标志走进去在一个狭长的山谷中大概要走1.5公里两边散布的全是岩画。对于岩画在大学时期的美术史上曾经读到过一点,岩画的存在估计是绘画艺术起源于巫术这个理论最好的佐证,简洁却极具张力的线条着实让人着迷。这种表现形式正式现在人所苦苦追求的,这些遍布石头表面的人面造型,点线面的自然分布,形式感非常强。

这是整个贺兰山岩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太阳神岩画,它刻画在距离地面20多米得一块岩石上,体现了先民对太阳的崇拜。造型稚拙有力,向外发散的线条具有规律性,真的很难得,美学价值极高。有些个人面造型应该是晚期的作品了,造型已经趋于繁琐,符号化的气息已经越来越弱。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贺兰山的山势确实雄伟,一侧是高山,一侧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难怪让人油然而生满腔豪气。露天岩画风蚀的很严重,不知道过几年还有没有了,要看精美的岩画,可以去宁夏博物馆。难得的是干燥的河谷中竟然还有个小瀑布。如果不是在冬季,去哪里玩,要做好灰头土脸回来的准备。我们去的时候,里面在整修,管理人员一再提醒:只许走到第二条瀑布那里。所以步行范围也就在一公里左右。

沿着景区内的栈道走到尽头就是贺兰瀑布,时间充裕可以继续向里走,越往里自然风光越美。在如此光秃秃的山上竟然会有水源,让我感到很费解。这是地震后造成的山体断裂,我们看到这个情景完全可以想象出地震时山崩地裂的景象。北方的冬季由于天气寒冷,岩画景区游客稀少。

为此,由宁夏登山协会与岩画管理处合作,在景区山崖上浇水成冰,塑造了一片宁夏户外界的攀冰训练场所,吸引了很多的户外爱好者和游客,为景区添置了别样的景致。

没有人能够知道远古的人们登高雕刻,到底是为了记录生活还是昭示未来,是为了释放心情还是传递信息,一切意义都是时间赋予的。贺兰山干旱少雨,但沟内依然不绝清流,大山的蓄储是丰富而沉稳的,严寒凝水成冰,但挡不住山的喷涌,为了体验攀冰的乐趣,锻炼攀冰的体能和技能,提水上山,臆造冰瀑,人们也是满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