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淹毁开封,且死亡三十多万人的大洪水,是如何造成的

2017年7月,为配合城市建设,考古工作者在开封原第一监狱旧址发掘出了明代永宁王府的遗址,遗址为层层淤泥覆盖。翻倒的大香炉、塞满泥沙的轿子。一副颠倒狼藉的可怕场景。据专家考证研究,这曾经富丽堂皇,巍峨壮丽的王府,被明末的一场巨大洪水所吞没。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九月十四日,开封城已经被闯王李自成围困达四月之久。开封当时是明王朝在河南仅存的重镇,周王藩邸所在,城内明军在朝廷的督促威逼下,在做最后的困兽之斗。

此时的开封城已经弹尽粮绝,城内“家家炊烟绝,白昼行人断。”士兵就连粪蛆、胶泥、马粪都吃了。“城中胔骼山积,断发满城,存者十之一二,枯垢如鬼,河墙下敲掇人骨,吸其髓。自曹门至北门,兵丁饿死者三四百人。”无粮可吃的官兵,自然是人心涣散,斗志全无,管工衙役徐文科,故意叫工匠修补城墙时偷工减量,好让起义军早日破城。不少明军也以出城夜袭为由,成队地向起义军投降。

上图_ 隋唐运河及漕运 (圈黑处为古代开封位置所在)

就在这城防将破之际,突然发生了一场大型洪水,将开封城全城淹没。“十四辛巳夜,河伯震怒,水声远闻。十五日壬午黎明,水至城下。”浊浪排空,震声如雷,一泻千里,街衢楼阁化为泽国,只露出大相国寺的宝塔的塔尖和钟鼓楼的屋脊,全城聚集的三十七万军民葬身鱼腹,侥幸逃命存活者不过三万人。至此以后,开封城在地图上消失了整整20年,一座曾经繁荣的水陆都会,变成了“黄沙白草,一望丘墟。”清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才在“潦水泥沙”中,重建了开封城。

这幕人间惨剧,是如何酿成的呢?让我们翻开史料,一探事情究竟。

上图_ 崇祯皇帝,朱由检(1611年—1644年)

李自成决河说

明朝的官方认为是李自成的农民军所为的人祸。《明崇祯实录》记载:开封府推官黄澍向崇祯皇帝奏报:“臣等守甚力,贼愤城不下,凿渠决河,以致不守。”李自成看开封城久攻不下,恼羞成怒,于是扒开河堤淹没开封。

一些文人的记述也持这种观点,并且把前因后果,说得有鼻子有眼睛。张岱的《石匮书后续》说李自成在攻城的时候,被守军射瞎了一只眼睛,要报复开封军民,于是下令淹城。计六奇的《明计北略》、谈迁的《国榷》中也有如是记述。

比较可信的材料,是《汴围湿襟录》,作者白愚,当时参与过开封守城战。他说李自成围城数月,但是城内军民誓不降贼,到了九月,秋雨绵绵之际,贼寇就挖开黄河上游堤坝,并坚塞西南东三面堤口,只让河水抱溢,从北面涌入淹没开封城。

清朝统治者修的《明史》基本上采纳了李自成挖河淹城的看法,《明史-庄烈帝本纪》说:“九月,贼决河灌开封”,《明史-杨文岳传》:“贼既灌开封”,《孙传庭传》:“自成决马家口河灌开封”。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地强调是李自成挖河灌了开封城。

但是,这种记载却又有经不起推敲之处。就是放水毁城与李自成的战略意图不符。

上图_ 李自成起义图

李自成打开封为的是什么?时人就有两种说法。

一说他是要“利其珍宝儿女”,获取金银玉帛;

二则说他要“据汴州自王,如刘季之据丰沛也”,建立根据地,建都于此。

李自成辛苦围城4月,后者可能性更大,但无论如何,他都没有理由要在这敌军人困马乏,城池即日可下之时,将自己辛苦数月的奋斗目标毁于沧浪浊水。历史上以水代兵之策不是没有,如关羽水淹七军,如杜充决黄河阻金兵,但多是用于决战之际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或是战败逃跑之时阻挡追兵。哪里有全胜在即,去自毁成果的呢?至于李自成被射瞎眼睛,要开封全城官兵父老给他偿命之事,只是孤证,不见于其他记载,估计是作者道听途说而来。

上图_ 明朝北军士兵(左)和南军士兵(右)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此时此刻,有大量援兵赶到,李自成害怕被城内城外的明军两面夹击,所以决河淹城而去呢?我们来看看此时的战争态势,这是李自成第三次围困开封,吸取了前两次被援军打退的经验,他做好了长期围困和打援的准备。而内外交困的明朝廷,此时很难进行有效的围剿。农民军五月初二围城开封,五月十六日崇祯皇帝派出了由督师丁启睿统领了的四镇大军,号称40万前来增援。结果七月初四在水坡镇被起义军全部歼灭“四军覆没殆尽”。这是明朝政府所能派出的最强一支援军。

之后,又有几只明军陆续来援,但都吓破了胆,或“各镇皆不用命,惟凭河防渡”,或一与起义军交锋,就“全营溃乱”。开封守军“自中丞以下,日凭城北面哭。”在“援军即溃,汴城遂无生机”的情况下,李自成还用得着决水淹城吗?

上图_ 明末农民起义

官军决河说

那么罪魁祸首会不会是官军?官兵要水淹起义军解围,结果,水火无情,把自己给灌死了?

有趣的是,对于开封城洪水,一些史书,在前文还在指责贼寇残酷决水的,后文却又把矛头指向官军。如前面提到的《石匮书后集》写道:

“九月,开封困久,城守不支。巡抚高名衡,推官黄澍以开封北枕黄河,待引河环濠,用以自固;更见贼垒卑下,思决堤。势如山岳,自北门路,穿东南门出。“

指名道姓,写得清清楚楚,是守在开封城内得巡抚高名衡,黄澍下令,挖开黄河。

同样地,谈迁得《国榷》在也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开封推官黄澍凿渠道之,忽横溢,沦溺死数十万人,无不切齿者。”

同样一人写的史书,居然把决河淹城的锅扣给敌对的两方,这自相矛盾记述的背后,是不是隐含着某些隐情呢?古代读书人,受阶级立场影响,仇视农民军,污为贼寇,为官军避讳,把坏事都算在农民军头上。但是作者在编写史书时候,因为卷秩浩繁,一些原始材料,忘记了删改,露出了马脚?

上图_ 闯王进京

明朝官员赵士锦,在李自成攻占北京之后,农民军姚奇英对他说,九月十五日那天,他正率兵扒城墙,就在城墙快要扒开的时候,突然大水来了。农民军也毫无准备,处在低处的营寨也被淹没,损失了一万人马。这一定是官军害怕丢了城,被崇祯治罪,就先把城给淹了。官军畏罪淹城,这是农民军方面对于开封决水的说法。

以水阻军,或者畏罪淹城,黄澍、高名衡两人作案理由充分,动机极大。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守城明军被困城内,已成瓮中之鳖,怎么可能跑到城外去挖河堤呢?

真相扑朔迷离,要探明其中原委,还需要深挖史料,最好是找到当时的第一手材料。

上图_ 《豫变纪略》是明末郑廉作品,是纪录明末流寇(农民军)事迹的重要史籍

可能的真相

郑廉,字介夫,河南商丘人,十五岁时为李自成军所掳,在李自成军中多年,写下了《豫变纪略》,是研究李自成起义的重要史料。开封洪水时,他正在现场,他反驳了起义军决河和官军决河的两种说法,他说:“世传开封之陷者不一,有谓贼决黄河灌之者,非也。有谓官军决城而灌之者,非也。盖开封之陷,天也。”之后他还引用了当时开封人王紫绶的诗《大梁宫人行》:“八月昼夜连阴雨,城上水从城下取。”旨在说明,是连绵的阴雨,导致河水暴涨决堤。

北温带季风气候的开封在农历八九月间,降水频繁,大雨绵延这可信的,按现代水文资料,黄河七至九月的水量占全年水量的60%,这对河堤决口必有一定的关系。

但纵然降雨丰沛,若河堤坚固,固若金汤,也不易发生这种水淹全城的情形。我们细翻史籍,还有更多的发现。

上图_ 我国季风与非季风气候分布

当年的六七月间,降水稀少,护城河干涸,守城巡抚高名衡,为了增强城防能力,增加护城河水量,做出了一个决定,引黄河水灌护城河。守城者白愚的《汴围湿巾录》记载,巡抚高名衡,派人秘密潜出,送信城外河北援军严云京部,要他在黄河朱家寨段挖开河堤,引水灌河。这一段在《明史-高名衡》传中也有记述,但是说是严云京主谋要“灌贼”,派传令兵和城内推官黄澍、巡抚高名衡商议后,做出挖河的决定。

于是,明军“卜从善大营驾舟南岸”,开始决城。挖了整整一昼夜,“所决者,仅没坑坎”就被农民军发现冲散了。

《汴围湿巾录》说,李自成以为官军是要挖河淹农民军,“逆贼愤甚”,于是便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便在朱家寨对面的马家河口,挖起河堤来,直灌开封北门。

当时参加守城的“曹门总社”李光墼的日记《守汴日志》记了这件事“六月壬子,贼掘河口上流。”

郑廉也记录:“六月壬子,见黄流慢慢东去,其南来数渠,明灭往来如线,盖贼决之,使之逆流而上而灌城壕也。”

此时,李自成也向城里发了劝降信,说:“如更延抗,不日决黄河之水,尔等具葬鱼腹。”

多方材料印证,李自成在6月份确实破坏过河堤。

上图_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

李自成此时破坏河堤确有理由,此时不同于明朝无兵无粮的九月份,丁启睿的四镇援军正挺进朱仙镇。虽然已为农民军阻截,但还未被歼灭,农民军的确面临着打援和围城的两面压力,希望尽快破城,结束战役。以水坏城在军事上是可以考虑的方案。

可是由于6月份降水稀少,水流不大。“水势甚缓,搞不过寸许”,“于城无害”,反而在三天之后,慢慢地把护城河灌满,“民得网鱼充饥”,“贼之兵马不能进一步。”农民军冲散了官军,反而做帮助官军做成了要做的事。

虽然开始时,官军挖的口子“旋为泥沙所塞”,李自成的挖的口子,“止得细流”,但这只是六月七月干燥少雨时的暂时现象。黄河堤坝的岩土结构已经受到破坏。终于到了9月份,黄河水流大增,已经被决坏了大堤终于不堪重负。滔天的洪水破堤而来,将开封城彻底地埋葬。

上图_ 黄河流域地图,标头处为开封段位

总结

明军和农民军都在整个开封战役期间,都有着损堤的行为,由于损堤时降水稀少,但是并未成灾。待到八九月,降雨绵连,天灾加上人祸,导致了河决开封。

明清封建统治者,仇视农民军,故而在正史上把罪责完全推给李自成。尽管农民军确有损堤行为,但若不是封建地主强取豪夺,农民饥寒交迫,又何来的明末大动乱呢?导致开封毁灭的罪魁祸首。还应是明朝廷莫属。

作者:大狮子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明史》、《守汴日志》、《汴围湿巾录》

【2】《关于明末河决开封原因的辨论》 展鹏飞史学月刊 1992.1

【3】《明末河决开封原因辨析》 方福仁史学月刊 1983.1

【4】《崇祯十五年河决开封的史实辩证》孙月娥 中州学刊 1986.6

【5】《关于李自成三次围攻开封的几个问题》孙祚民历史教学 1964.1

【6】《李自成三围开封》益安 梁立 开封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1978.4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