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皮是什么?

知识点:烫皮的原料主要是粳米,是稻米中谷粒较短圆、粘性较强、胀性小的品种.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的播出,某些非常冷门的美食(甚至只在某一个县境内才有)也不甘寂寞,推出了属于自己的“舌尖体”科普文。在湖南安仁县的客家人中,流传着一种独一无二食品——烫皮。它既能当主食,又能当零食;既能做热菜,又能做冷食,是当地食客的至爱。

烫皮的原料主要是粳米,是稻米中谷粒较短圆、粘性较强、胀性小的品种,有“世间第一补”之美称。它比精白米更富有营养,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概率,还能用于治疗呕吐、泻痢或温热病所致的脾胃阴伤、胃气不足,口干渴等,是中国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粳米变成烫皮的过程是复杂的:讲究的客家人,要把它们用草木灰水或食用碱水浸泡一整天,洗净后加入黄橘子、葵花等天然色素,再将其碾成淡黄色的米浆。根据个人的爱好,也可以加入辣椒、蒜等调味品。看着这些喜庆色彩的米浆,阿奀(客家人常见的名字)把一小勺米浆入倒一个圆型簸箕内,摇均匀成小薄层后,放入锅中高温蒸熟。这时候的烫皮已经可以直接食用了,但是烫皮的吃法远不止于此,人们会把烫皮在室外晾至七成干。客家人的美感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会把烫皮按需要切成小片,或者在上面用天然色素画上花纹。在他们的手中,烫皮仿佛不仅仅是食物,而是寄托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最朴实的艺术品。

完全晒干之后,烫皮就可以被放入仓库中了。晒干后的烫皮,可以再砂砾中炒热,制成一种叫做粄干的食物,是“香酥脆”的最佳代名词之一。油炸过的烫皮也同样拥有这样的特点。

相信大家都对薯片情有独钟,而薯片的原料不过是土豆片而已。然而烫皮,其原料是粳米,比土豆更有营养,因此,如果把烫皮经过薯片一样的加工,也制作出各种味道的烫皮片,如果再加以推广,相信一定能与薯片平分天下。

作者:朱广思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