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时期遭遇的社会孤立会破坏特定的大脑回路

全球数字化让沟通距离缩短,但很多年轻人的孤独感更严重了。

孤独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即使现代化的数字平台让沟通变得越来越紧密,但是社会中的年轻人依然会感到孤独。COVID-19的流行迫使许多国家实行了隔离政策,这引起了人们对社会孤立和孤独心理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广泛关注。

哺乳动物幼年时期的社会孤立,对其成年后的大脑功能和行为有很大危害,但其潜在的神经回路机制仍是一个谜。

当地时间8月31日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报道,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小组确定了小鼠前额叶皮层(大脑中调节社交行为的关键部分)中的特定脑细胞亚群,这些细胞是成年后正常社交所必需的,并且极易受到幼年期社会孤立的影响。如果这个发现能在人类中得到重现,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或社会隔离造成的精神疾病。

论文作者、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精神病学、精神科学、眼科副教授Hirofumi Morishita博士说:“除了确定在幼年时期特别容易受到社会孤立影响的前额叶皮层,我们还证明了这个易受影响的回路是治疗社会行为缺陷的潜在靶点。通过刺激成年后投射到丘脑区的特定前额叶回路,或许能够改善幼年时期社会孤立造成的社交能力缺失。”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小组发现雄性小鼠断奶后立即进行两周的社会隔离,会导致成年后社交时投射到脑室旁丘脑的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无法激活。而青少年隔离导致投射到脑室旁丘脑的前额叶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也增加了来自其他相关神经元的抑制性输入。这表明幼年社会隔离导致的社交能力缺陷背后受到神经回路的调控。

为了确定急性恢复脑室旁丘脑的前额叶投射活动,是否足以改善经历少年社会隔离的成年小鼠的社交能力缺陷,研究小组采用了光遗传学技术来选择性地刺激前额叶向脑室旁丘脑的投射。此外,研究人员还使用化学遗传学技术对细胞群体进行了非侵入性控制。

通过使用这两种技术(光脉冲或药物),研究人员能够迅速增加这些小鼠的社会互动。Morishita博士说:“刺激之前,我们发现了社会行为缺陷的存在,而在刺激后的检测中,我们发现社会行为缺陷被逆转了。”

社会行为缺陷是多数神经发育和精神疾病的共同表现之一,如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对特定前额叶神经元的研究,能够有针对性的改善一系列精神疾病共有的社会行为缺陷。在治疗过程中,Morishita等确定的神经回路可以使用经颅磁/电刺激等技术激活。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