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让珍珠闪烁光泽?


晶莹雅致的珍珠,是大自然慷慨赐予人类的特殊宝石,它们不经雕琢即可玲珑瑰丽,自古便是珠宝中的珍品。

光彩夺目的黑珍珠

古老又现代的稀世珍宝

珍珠,是由贝类分泌珍珠质形成的结晶体,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各种氨基酸。人们使用珍珠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珍珠是辟邪呈祥、克敌制胜的稀世法宝;据记载,大约公元前4000年的黄帝时代,中国即将黑蚌产出的珍珠列为贡品;而据说,大约2000多年前,埃及人也有将珍珠粉混在牛奶中涂擦身体的用法。珍珠本身的起源更早,地质考察中发现珍珠化石并不是新鲜事,目前最古老的珍珠化石出土于匈牙利,距今约2亿年。

作为一种名贵的有机宝石,珍珠具有特殊的光泽和形状,玲珑雅致、光彩夺目,被誉为“宝石皇后”。无论地域、文化差异如何,珍珠都深受不同肤色女性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公众人物的引领,珍珠再次成为新的流行风尚。

由珍珠制成的美丽饰品

生物矿化的天然产物

珍珠来自贝类,能够孕育珍珠的贝类主要隶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下的双壳纲;双壳贝类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这样就有了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的区别。虽然双壳纲的种类繁多,但是可以孕育珍珠的贝类只有几十种,而能够产出宝石级别珍珠的珍珠母贝就更加稀有。

珍珠之母——珍珠母贝

双壳贝类的外壳由碳酸钙的结晶体组成,这些物质来源于贝类软体部分的肉质薄膜即外套膜中上皮细胞的分泌物。正常情况下,这些分泌物会十分规律地层层积累、形成壳质,使贝类的外壳不断生长。

在偶然情况下,小沙粒或者生物幼体掉进贝类外套膜和外壳内面之间,这些外来颗粒一旦不能被迅速排出体外,就会不断地拦截上皮细胞的分泌物;以小颗粒为核心,分泌物逐渐沉淀并形成结晶将小颗粒包裹,一段时间之后便形成了光亮的珍珠。简单地说,珍珠的形成是一种生物矿化的天然过程,时间越长,生长出的珍珠层就越厚。

神秘结构造就璀璨色泽

珍珠的成分和结构,与形成它们的母体贝类是一致的,因此,不同的贝类会形成质地完全不同的珍珠,这决定着珍珠表面光泽的明亮程度。

来自海洋的珍珠贝和淡水生长的珍珠蚌形成的珍珠是由一层层同心圈状的薄片紧密排列构成,这些薄片与碳酸钙矿物—文石结构一致,这类珍珠具有明亮闪耀的光泽,经济价值较高。在一些牡蛎和部分江瑶中也会发现珍珠,但是这类珍珠的内部呈放射柱状结构,与碳酸钙矿物—方解石一致,它们表面的光亮度则逊色很多。

颜色各异的圆珠

大量研究表明,不同颜色的珍珠富含的微量元素各异:橙色珍珠富含铁,紫色珍珠富含镁和锰,粉色珍珠富含钒、镍、铬。在海水珍珠中,金属微量元素的含量往往与珍珠的品质呈负相关,例如当镁、铁、锰、锌等元素含量过高时,文石结构的致密程度就会下降,导致珍珠光泽暗淡。除金属微量元素之外,卟啉和多烯类化合物等有机质,也是珍珠的主要致色因素。例如,贝类通过摄食藻类获取的类胡萝卜素(多烯类化合物的一种)在体内沉积,决定了形成珍珠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