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的南北榜,高考省籍录取先声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如期在当时的首都,南京举行。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刘三吾原为元朝旧臣,担任过广西提学。明朝建立后,就连科举相关制度,都是他牵头制订的,刑法《大诰》也由他作序,还曾主编过《寰宇通志》,这是那时候,中国人了解世界,所谓的世界,也不过是周边国家,的百科全书。《明史》评价他“为人慷慨,胸中无城府,自号坦坦翁”,总而言之,人品才学俱佳的士林领袖……

一个月后,会试、殿试相继结束,刚一发榜,考生们就炸了。这一科﹑状元陈安仲、榜眼尹昌隆、探花刘仕谔以下,录取五十一名进士,全是南方人,无一例外,史称南榜。

明初的几次科举,结果都差不多,南方士子压倒性胜利。原因很简单,自北宋覆灭,北方长期处于游牧民族控制之下,文化上胡化严重,甚至族群构成,汉化胡人所占比例,也非常高,打仗行,读书不灵。

但如此极端的,还是第一次……

落第的北方举人们不干了,联名上疏,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等人偏私南方考生,因为他们自己,原本就是南方人。一如刚才所说,北方人读书不灵,性情却很彪悍,读书人也不例外,南京街头上,考生们沿路喊冤,见到官员轿子路过,二话不说,冲上去说告状也行,说威胁也没错。

朝堂为之震撼,多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彻查此事,与几位考官有过节,以及朝中北方大臣,更是煽风点火。朱元璋十分生气,下诏成立由张信﹑戴彝等十二人,顺便说一句,也包括刚才提到的,本科状元、榜眼、探花,组成的工作组,于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围。

经过工作组夜以继日的努力,一个月后调查结束,上报朱元璋,称经过反复斟酌,录取五十一名南方考生,都是真才实学,并无任何不妥。反观北方考生,字迹歪歪扭扭,文章缺乏内涵,逻辑混乱,并有犯忌之语,不是不想照顾他们,实在是糊不上墙……

朝野上下为之哗然,先前的刘三吾、后来的张信,别说绝对不可能是一党,矛盾争斗不是一天两天了,结论却是一样的。

朱元璋大怒,下诏指斥主考刘三吾、副主考白蹈信等人,为原宰相胡惟庸余党,刘三吾十多年前,上书为胡惟庸鸣冤的旧账,也被再次翻了出来,发配西北。张信更惨,直接凌迟处死。只有戴彝、尹昌隆二人免罪,因为他们是复核时,唯一两位认为北方考生中,也有符合录取标准的工作组成员。状元陈安仲被车裂,探花刘仕谔流放,不久后再次遭到弹劾,处死……

又过了一个月,朱元璋亲自主持,重新举行考试,钦点韩克忠等六十一人为新科进士,和上次一样,或者正好相反,全是北方人,史称北榜。

从此之后,明代科举分南、北榜,成为定例。具体说,会试结束后,按照省籍,南北考生分别组织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