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鱼儿容易上钩?看看它们是否友好就知道了

图说:研究显示社交型蓝鳃鱼更容易上钩。

根据伊利诺伊大学的一项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人类餐桌上的蓝鳃鱼可能比它的同类更友好,而蓝鳃鱼被捕可能会对河中的剩余同类产生影响。

“蓝鳃鱼第一个上钩是有原因的。蓝鳃鱼喜欢成群结队地在靠近岸边的建筑物周围活动。从钓鱼的容易程度可以看出它们的社会行为和攻击性。”实验带头人迈克·路易松说道。

为了验证这个假说,路易松需要进行为期一周的钓鱼实验。首先,他往实验池塘里放了大量的野生蓝鳃鱼,并对每一只都做了标记。当他们抓到一条鱼时,就会立刻查看这条鱼的标记号码,再把它放回水中。在最后一天,他们排干了池塘的水,并把所有能找到的鱼带回实验室的水箱里。他们将38条鱼分到一个实验组。结果显示,其中有一半至少被捕获过一次,而其他的则从未被捕获过。

为了确定被捕鱼与未被捕鱼之间是否存在社会性差异,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他们用一个玻璃隔板把一个普通的长方形鱼缸分成两半,一边放一条实验鱼,另一边放六条随机的蓝鳃鱼。

实验证明,被捕鱼比未被捕鱼在隔板附近待的时间要长得多。每条鱼都重复了两次实验,结果一致表明被捕鱼天生更具有社会性。

路易松认为攻击性也会使鱼更容易攻击鱼饵,所以他把一条实验组的鱼和另一条来自池塘的鱼一起放在开式水箱中。

“每次实验,都有一条鱼占主导地位。它会在水箱中央活动,另一条鱼则会被赶到角落里。每当处于被动地位的鱼试图回到中间时,强势鱼就会攻击它,把它赶回角落。”他说。

有趣的是,被捕鱼并不比未被捕鱼更具攻击性或更强势,它们只是更具社交性。如果把蓝鳃鱼种群中最具社交型的鱼去除,会对剩下的鱼产生什么影响呢?路易松认为,至少在短期内,它可能改变整个种群的社会结构,置剩下的同类于危险之中。

“在这个实验环境中,我们已经证明了社交型鱼最容易上钩。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同时也更有难度的是,评估对比捕捞严重的湖泊和鲜少被捕捞过的湖泊里鱼的行为差异。”路易松说。

编译:卷卷 审稿:Devin

责编:南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