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入侵法国的“黄色方案”,为什么最终放弃?

二战中,德国入侵法国,只用了39天就逼迫其投降。抛开正义与非正义,这其中,固然有“闪击战”的威力,更有“曼施坦因计划”的实施,将战术与新武器进行了一次完美的结合,诠释了战术的重要性,成为少有的几个经典战役之一。

然而,该计划的出台并不一帆风顺,作为集团军群参谋长的曼施坦因,该计划曾6次被驳回,甚至被“明升暗降”,调往二线部队。幸亏德国元首慧眼识珠,决定放弃“黄色方案”。不过,原计划的泄密,也是其放弃的主要原因之一。

德国元首并不看好“黄色方案”。

波兰沦陷后,德国元首随即命令进攻法国,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参谋长约德尔并不认同,又无法阻止其政治野心,只得将一战时期的“施里芬计划”略加修改,作为“黄色方案”呈报了上去。这个计划,在德国元首看来并不完美。

德军一面积极做着向法国进攻的准备,一面不断地修改“黄色方案”,直到有一天,该方案泄密,最终导致德国元首放弃该方案。原来,1940年1月的一天,一架德军飞机因大雾迷失方向,在燃油即将耗尽之时,被迫在比利时境内降落。

就在德军军官试图烧毁“黄色方案”时,3名比利时士兵及时赶到并扑灭火焰,将未燃尽的“黄色方案”,连同抓获的德军军官一并交给了上级。也就是说,从这一刻起,德国进攻法国计划的一部分被英、法联军所掌握,进攻计划泄密了。

德国元首得知这个消息后大为恼火,不仅撤了一批空军军官,而且决定趁比利时和法国还没有做出反应时,立刻发起进攻。但随后又放弃了这个做法,不仅因为这个方案还有许多缺陷,而且突然性是行动成功的基础,现在已失去了意义。

在他看来,没有好的进攻计划之前,进攻法国的战役暂时缓一缓,考虑到北欧的丹麦和挪威关系着德国海军的安危,决定先解决这两个小国。实际上,暂缓进攻法国,更多还是对“黄色方案”的不认可,泄密只是促使他决定放弃该计划。

直到与曼施坦因经过一次长谈,获悉其计划既能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又能将英、法联军主力一举包围、歼灭,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能达到极好的效果,这完全符合德国元首的作战意图。于是,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出炉了。

泄密的“黄色方案”并未引起英、法两国的重视。

1940年1月,就在德国为进攻法国,正在秘密准备的时候,一架飞机连同“黄色方案”一并成为英、法联军的战利品,也就是说,英、法两国已经掌握了德国进攻法国的计划。但意外的是,这么重要的情报并未引起他们的重视,这是为何?

首先,“黄色方案”就是一战时“施里芬计划”的翻版,尽管该计划曾一度让德军抵达马恩河畔,其兵锋直指巴黎,但依然被拖入到旷日持久的“堑壕战”。更何况,经过一战,法国、比利时等国早有所防备,在边境上修筑了坚实的要塞。

其次,该计划得到的太过容易。仅仅只是一架迷路的飞机,一份至关重要的进攻计划就这么轻易得到,英、法联军高层不得不怀疑该计划的真实性。况且,事后德国的反应十分冷淡,再加上德军准备进攻北欧,更坚定了他们的怀疑。

更重要的一点,英、法两国根本就没有与德军开战的实力和信心,英国人钟情于“绥靖政策”,而法国人在极力避战。所以,从某种角度说,他们更愿意一厢情愿地相信,这份“黄色方案”是假情报,只是进攻其他国家的“障眼法”。

但不管怎么说,这份泄密的计划还是让英、法联军有所警觉。他们认为,德军进攻法国的行动一定是绕开坚固的马其诺防线,不可能超出“施里芬计划”的范围,依然是将进攻的重点放在右翼,突入荷兰、比利时后,一路扫荡进入法国境内。

同时,他们更加坚定地认为,连绵起伏的阿登山区是阻挡德军进攻的天然屏障。那里不适合大兵团运动,更不适合装甲部队集结。因此,英、法联军将防御的重点放在德军进攻的右翼,而在阿登山区只部署了一些战斗力较差的部队。

就在“黄色方案”泄密不久,曼施坦因和盘说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德国元首为之惊喜。惊的是曼施坦因的计划,与其出奇制胜的想法不谋而合,喜的是阿登山区经过论证,装甲兵团完全可以逾越,并且对手在这里的防御力量是最薄弱的。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