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临终前为什么留下遗嘱要将已宣布投降的西夏人杀光?

1226年春,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大军攻打西夏。在蒙古铁骑的强烈冲击下,西夏诸多城镇相继失守。同年秋天,10万西夏主力在灵州被全歼。自此,西夏灭亡已只剩下时间问题。然而,此时成吉思汗的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一年多前,他在征服花剌子模后班师回朝途中不慎从马背上跌落,身受重伤。因此在亲征西夏的时候,成吉思汗其实是带伤上战场。对于这位一生都在征战的帝王而言,他绝不愿意自己在垂暮之年病死在床榻上。因此,征服西夏不仅是大蒙古国开疆拓土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成吉思汗为自己人生征程划上的一个完美句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227年春,蒙古大军开始围攻西夏都城中兴府。在经过一段时间垂死挣扎后,西夏人终于意识到再怎么抵抗也是徒劳无功。7月,夏末帝李睍向成吉思汗献上降表,唯一的条件就是请求给予一个月时间的宽限期,“以备贡物,迁民户”。成吉思汗答应了这一请求。

按理说,蒙古攻灭西夏之战到这里就应该顺利结束了。可是就在这一个月的宽限期内,蒙古内部却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成吉思汗去世了。

临终前,成吉思汗下达了此生最后一道军事指令。他要求自己死后秘不发丧,待西夏这边约定的时间到期后,以免被西夏人发觉,待一个月期限到后,等夏末帝率诸臣及子民出城投降时,立即让全军发起攻击,将西夏人全部诛杀。

1227年8月28日,夏末帝如期开城投降。然而等待他的却是蒙古人的屠刀。西夏人明明已经投降,成吉思汗为什么还要留下一道将他们斩尽杀绝的遗嘱呢?这里面究竟有什么隐情?

成吉思汗一生南征北战,树敌无数。因此在许多史书中都有抹黑他的资料。其中关于成吉思汗死因最荒诞的一种说法是说成吉思汗让西夏王妃侍寝,结果却被性情刚烈的西夏王妃咬死了。因此蒙古人才血洗西夏,为的是给成吉思汗报仇。这种小道野史杜撰的故事情节虽然被传得活色生香,但却没有真实依据,所以并不足信。

事实上,成吉思汗之所以要留下这样一道遗嘱,主要还是鉴于军事和政治方面的考量。

西夏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大蒙古国的腹心地带,无论蒙古人要发动西征还是要南下攻打金国与南宋,西夏都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如果西夏人能乖乖臣服,死心塌地成为蒙古的附庸,那么成吉思汗也许还会考虑网开一面。可是,西夏自立国起就以反复无常闻名于世,当年的北宋、辽国、金国都尝尽了西夏人朝三暮四的苦头。

蒙古崛起后,西夏一度向蒙古称臣。可是当成吉思汗打算西征花剌子模时要求西夏出兵协助,西夏又拒绝履行作为藩属国的义务。其实蒙古并不缺西夏这点兵力,主要还是担心蒙古主力西征后,西夏人在后面捣乱。西夏拒绝出兵,成吉思汗只好率军将西夏主力歼灭,以解决后顾之忧,此事发生在1217年,即成吉思汗远征花剌子模前夕。被打怕了的西夏人再次向成吉思汗表示俯首称臣,但这下真的没兵了,所以西征之事自然帮不上忙。成吉思汗考虑到西征花剌子模更加重要,因此决定暂且放过西夏一马。但成吉思汗前脚刚走,西夏后面就跟着找金国谈结盟之事,两个被蒙古人打得奄奄一息的国家竟打算弱弱联合,共同抗蒙。

西夏和金国结盟并没有给蒙古造成什么实际影响,但却坚定了成吉思汗要灭掉西夏的决心。于是在完成西征后不到一年,成吉思汗就再度跨上战马,将此生最后一个目标定在了西夏。反复无常的西夏人终于尝到了自食其言的后果,这也只能说是恶人自有恶人磨。

参考文献:《史集》、《蒙古秘史》、《蒙古与西夏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