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验证新技术,未来或可应对小行星,看看他们怎么做?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繁衍无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不如意,有些是人为因素所导致,而有些纯属于天灾。在各种灾难中人类最恐惧的还是地外天体撞击地球,因为这很可能导致地球生物的灭绝,同时我们还毫无应对的办法。

在历史上就曾有先例,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高速撞击到地球表面,最终导致了统治地球1.6亿年的恐龙整体性灭绝,对于那次毁天灭地的撞击,科学家进行了模拟,如果发生在现代,人类文明同样是毫无招架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虽然天体撞击直接产生的能量不足以让恐龙灭绝,但是天体撞击产生的能力导致火山爆发森林燃烧,最终浓厚烟雾和尘埃进入大气层遮挡阳光,让地球进入了长达几十年暗无天日的时光。

没有光意味着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最终地球生态系统遭受巨大的破坏,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部分物种惨遭灭绝。

除此之外,时间上距离我们较近的一次天体撞击事件,就是1908年6月30日的通古斯大爆炸。这次爆炸发生在俄罗斯通古斯河地区的近地上空,爆炸导致超过2000平方公里的林区被摧毁,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后来科学家模拟,认为这是一颗直径30-50米的小行星进入大气层,高速摩擦之下在接近地面的时候发生解体爆炸。

当然针对此次通古斯大爆炸有过很多猜测,例如正反粒子湮灭、小型黑洞或者飞碟坠毁等等,但科学家最终确定为小行星撞击。

太阳系的天体都处在稳定的系统中运行,每颗天体都有自己特定的运行轨道,互不打扰各自安好。但是对于一些小型的天体,它们容易受到其他大天体的引力干扰,从而导致运行轨道的改变,最终可能会一头撞上地球。

地球上的天体撞击并不是非常罕见,科学家通过地质研究最终统计出粗略的数据,在地球上38亿年的生命史中可能共经历过22次不同程度的灭绝事件,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是那五次生物大灭绝。而在这些生物灭绝事件中至少有11次都与天体撞击有关。因为这样的灾难所有生物都无法应对解决,即使现代的人类也很难实际性操作。但它们的潜在威胁的确一直都存在,因此很国家的航天系统都有近地天体的监测机构,起到提前预警的目的。

面对地外天体的威胁,人类曾经设想过很多办法来应对,但一直以来都没有真正实施过。而这一次NASA将真正验证预防小行星撞击的技术,主要方式是通过有效手段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科学家选定了小行星Dimorphos作为目标,这是一颗双小行星系统中较小的那一颗,宽度在160米,距离我们1100万公里,它正在围绕小行星Didimos旋转。NASA计划将于2021年7月发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按照计划它将于2022年9月撞向小行星Dimorphos。这次撞击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小行星Dimorphos绕行Didimos的轨道。

同时科学家将通过地面上的望远镜追踪撞击结果,欧空局也将在2024年向小行星Dimorphos发射“赫拉”(Hera)探测器,目的是为了实地观测以确认是否已经改变了绕行轨道,正在沿新轨道运行。

未来如果这项技术成功了,那么就可以应用在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上,这也让地球生物更加的安全。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