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年人不能无忧无虑?

有些人足够幸运,可以带着热忱回顾童年那段日子,一段少有压力和焦虑的日子。他们可能回想起在后院无忧无虑玩耍的漫长下午,回想起追逐目标和建立情感时的毫无畏惧。这样温情的记忆,常常同许多成年人那被焦虑支配的生活大相径庭。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世界

我们努力追求没有忧虑的成年生活,这揭示了无忧无虑和幸福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是个有趣的问题。无忧无虑是仅仅在童年才能拥有的宝物吗?它只对孩子的生活有价值,对成年人却不尽然吗?或者,若想要更加幸福,成年人需要变得更无忧无虑,更像孩子一样吗?还有最重要的,如果无忧无虑真的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背后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同时也是家庭哲学的研究者,我最近将目光投向了美好童年的意义。在考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带来的好处时,我发现有些特点让无忧无虑成为了美好童年的必要条件。但对于成年人,即使不那么无忧无虑,有些人依然能度过精彩而有意义的人生。
童年和成年间的这点差别,源于儿童和成年人天性的不同。不像成年人,儿童无法认可那些对生活有价值,却不能带来积极情绪的事物。如果儿童感到压力和焦虑,他们便没有足够的心理空间,来对有价值的事物和人际关系产生的积极情绪。所以在儿童看来,这些人或事不会被看做“好事”。
忧虑一定会损害儿童的生活,却未必破坏成年人的生活,要了解背后原因,我们首先要清楚地定义哪些人算儿童、无忧无虑指的是什么、幸福生活的意义为何。儿童这个词指的是,人已经开始发展切实的理性思维,但还尚未成熟至能够担起成年的权利与责任。所以童年便是在婴儿期后、青春期之前的一个人生阶段。我把无忧无虑看作一种未感受到压力和焦虑的状态,而在人的一生里这样的消极情绪往往不可避免。因此,无忧无虑的意思是,一个人由于其心理状态和个人处境,不会经常感到压力和焦虑。

幸福生活=无忧无虑 ?

最后,思考什么是幸福的生活,我支持所谓“幸福的多面定义”:幸福的生活是参与有价值的活动和人际交往,并且对这些活动感兴趣。例如,如果哲学既有价值(这个价值不取决于我的态度,而是哲学的某些内在属性),而且我把哲学看作自己的事业,哲学便有助于我过上幸福的生活。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假如哲学只是一些误入歧途的空谈,或者我宁愿去做另外的事情的话,哲学便不再对我的幸福生活有益。
准备工作到此为止。现在,我们必须处理的问题是:幸福的童年需要多少无忧无虑,而幸福的成年又无需如此?
让我们从成年人开始说起。和儿童不一样,哪怕成年人在缺少积极情绪时,也能够珍惜他们生活中有价值的人与事。这是因为,单单是符合了他们对于生活价值的期待,成年人就能对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认可。对于一位写出绝妙小说的神经质作家,创作过程虽然痛苦,但她仍然能在压力和焦虑下写作,因为她知道这些消极情绪会增加她的作品的深度。一位为晚期癌症患者做手术的神经外科医生,知道自己的工作风险巨大,所以无法活得无忧无虑,但她愿意放弃无忧无虑来交换医学上的成就。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能够积极地看待背负忧虑的成年生活,正是因为我们知道,成年人的评估能力更强更复杂,他们能够内省、获得相关的道德知识、维持适当的时间感、认识到可预见的成本、评估行为的风险与机会等等。这允许他们在缺少积极情绪的情况下,也能认可有价值的人与事。
儿童却不是这样。虽然他们也需要认可生活中有价值的计划与人际关系,再将这些事物看作通向幸福生活的途径,但他们只有对其感到正面情绪时,才会愿意接受。仅通过计划、关系是否契合生活的期望,来能够认可这些事物,是儿童做不到的,因为他们缺少必要的评估能力。

一个孩子,自愿每天照顾患有痴呆的亲戚几个小时,若发现有压力,就不会主动选择这一任务。儿童的评估能力还尚未发展成熟,不能像作家和医生那样静下来,评估一项有压力的计划是否符合他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概念,再主动认可这些计划。因此,前文中的孩子无法评估照顾患者的责任,因为她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自知,对可能选项的缺少现实概念,因为她道德观念不够成熟,对于成本、风险、机会缺乏足够理解。她有可能过分看重取悦家人,或是低估或者高估道德的要求。她还可能对这任务的机会成本毫无概念,不知道照顾这位亲戚会占用时间,以至于没法去做其他既重要又愉快的事情。这些错误不可避免,是儿童的天性造就的——他们还不能在压力和焦虑下行动,因为他们没法找到自觉的理由来推动他们。

那么,问题来了:儿童能够大体上背负着忧虑,而仍旧从有价值的人和事之中感受到积极情绪吗?伊利诺伊大学的荣休教授艾德·迪内尔(Ed Diener)等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积极和消极情绪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互相独立的。这意味着这些情绪会互相抑制,所以儿童越感到压力和焦虑,他们在有价值的人和事中发展积极情绪的心理空间就会越少。

如果我们想让儿童感到幸福喜悦、欢快舒畅,从而主动接受上课听讲与下课活动、拥抱亲情和友情,让他们作为儿童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最好要让孩子们不仅能接触到这些美好的事物,还要让他们感到无忧无虑。这需要政府对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提起重视,并制定政策,将无忧无虑的生活放在幸福童年的中心。


作者:Laura Ferracioli|封面:Alex Andreyev

译者:飞船上的Julia|审校:陈小树

排版:Dianna

原文:https://aeon.co/ideas/for-a-child-being-carefree-is-intrinsic-to-a-well-lived-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