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民遇到天灾时,为什么不去山上抓野兽吃?

我们出生在和平的年代里,又有幸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时代里,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下,以至于我们也有一些人产生了“何不食肉糜”的想法,认为古代穷人在发生天灾人祸吃不饱饭时,为什么不去上山抓野兽食用。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分析一下。

能量短缺时为什么不上山打猎?

无论是食用野猪,野牛,野马还是吃野菜、树皮、小麦,本质上这些能量的来源都是太阳光。

我们知道,动物属于异养生物,它们无法仅凭自己就生产出所需的能量,只能靠植物或者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

植物虽然属于自养生物,但是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光,这是因为太阳光在照射到植物表面时,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能量。

如果没有太阳光,那么植物也会因没有能量来源而枯萎,而地球上的生物链的基础就是植物,一旦植物大规模枯萎,此时动物也难以存活。

在古代,如果当地出现旱灾、涝灾等导致植物难以生长时,那么以植物为基础的动物也难以存活,它们将会因饥饿、体力不支等原因被食肉动物所消灭。还有一些食草动物会因饥饿而死亡,但食草动物死亡之后,食肉和食腐动物将会赶来,消灭这些动物的尸体。

如果灾情持续的时间较长,那么食肉动物和食腐动物也将会因能量短缺而死亡,而它们身上携带了较多的微生物以及病菌,导致人类无法食用这些动物,因此在遇到天灾人祸时,人们并不能寄希望于上山打猎补充能量。

不过,在遇到极端天气时,比如:天气突然降温,导致动物因低温大量死亡时,此时人类倒是可以上山捡拾动物的尸体。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天气突然降温导致候鸟来不及飞走,它们会因低温而大量死亡,此时人类足不出户就可以捡拾很多鸟类尸体,但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每次都会发生。

能量的流动

在能量短缺时,人类之所以不去上山打猎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肉类能够提供的能量太少了。

我们知道,地球上能量是可以流动的,最初是从太阳光流动到植物体内,之后又从植物体内流动到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但是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损耗,比如:羊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能量,此时有大量的能量被生物所消耗了,所以地球上的植物所提供的能量,远远大于动物所提供的能量。

如果你生活在农村你就会知道,100亩地种植的庄稼可以养活100口人或者养活100头羊,但如果人类以羊为食的话,那么100亩地只能供养10个人左右。也就是说相同面积内,动物所提供的能量远远小于植物所提供的能量。

而古代的人类在遭遇饥饿时,饿的树皮都吃光了,而动物早就因能量短缺而被食肉动物捕获或者死亡后被食腐动物所吃掉了。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蝗灾,虽然人类也吃蝗虫,但是相对于蝗虫吞噬的庄稼而言,蝗虫能够提供的能量较少,不能够满足人类对能量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发生蝗灾时会有大量人口因能量短缺而死亡。

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嘲笑“何不食肉糜”的原因,也就是植物都没有了,怎么会有动物供人类吃呢?

人口数量与能量

古代穷人之所以吃不饱饭,其实是因为人口的数量和能量息息相关。影响达尔文最深的一本书是《人口论》,人口论认为人类在能量充足的年份中,会生育出大量后代,当后代数量超过了自然界的能量时,此时将会因饥饿、战争等使得人口数量重新下降。

除此之外,人类能够生产的能量是线性增加的,而人口的数量呈指数级上升,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主动或者被动的人口减少。主动的就是通过避孕来延缓人类数量的上升,而被动的则是通过战争等方式。

在古代,在一个王朝的初期,人类生产的能量能够满足人口的需要,这是因为大多数王朝的建立都是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得的,由于战争导致人口减少,土地荒废,所以王朝建立之初是人口少而土地多。

但随着国家政权的稳定,人口数量将会呈指数级上升,一旦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能够养活的最高数量,此时将有可能导致饥荒的产生。

再加上古代时科技落后,能够生产的能量总量较少,使得人口与能量达到微弱的平衡点。然而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将会导致平衡被打破,此时将有可能导致饥荒的产生。